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
《史记·封禅书》所记秦
《史通》研究五十年
《史记》与中国文明
《史记》所见“胡”与“
《史记》卷二二《汉兴以
论《走马楼吴简·竹简》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读《史记·扁鹊列传》札
论《二年律令》所见对官
最新热门    
 
论《史记》反映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传统

时间:2009-7-24 13:44:46  来源:不详
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返者也。”(2424页)司马迁多处论证了“物盛而衰”(1420页)是自然之道,即现在我们说的普遍规律。他也运用于分析西汉时代商贸之道,认为经营贸易中,“财币欲其行如流水”(3256页)。《货殖传》中说:“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3254页)说明商贸之道与自然之道同理。正如“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3199、3282页)《史记》所举事例所说明的是市场社会、言谈发抒、处事及养生,都无不过犹不及。过,就是主观强加于客观,违背无为自化之道。
司马迁不仅看到物极必反,他对无为自化的理解还与发生、进化相联系。《龟策传》中说:“天下有阶,物不全乃生也。”(3227页)事物有阶,即有差别,客观存在的不平衡性是普遍的,不平衡才引起相干作用,引起随机涨落和消长,这是新旧事物交替的动力。在司马迁“不全乃生”的论断中已深寓此意。司马迁还说:“天尚不全,故世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以应之天。”(3237页)更充分说明了不全是绝对的,全是相对的,事无万全,既是应天道,也是生之本。这是司马迁从无为自化中透视的自然创生规律的真谛。
司马迁特别运用于认识社会问题。他引老子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3131页)汉初律令从简,简得象能漏掉吞舟大鱼的鱼网一样,结果社会安定,一派新生。可见上德者不自以德全而确有德,下德者自以为德全反而无德。《太史公自序》指出:“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3292页)这是司马迁抒发对道家无为自化思想的深邃理解,其要旨在于奉劝一切人君必须因循无为自化这一“道”的根本作为治国纲纪。
但无为自化不能理解为完全消极地无作为或不作为。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史记》中又发展了“庸命”思想,即关于顺天命与重人为相统一思想。这与无为自化这一“道”的根本是一致的。《五帝本纪》说,谁“能庸命,践朕位?”(21页)《集解》引郑玄注:所说“庸命”,指“能顺事用天命者”,即能洞察天道,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人的能动性。《史记》反对盲目畏天,而强调顺应天道的人为。董仲舒也讲顺天命,但轻人为。他在《贤良策一》中说:“按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时,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认为国家兴亡必有灾异先兆。但司马迁推古天变,指出“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藉jī@⑤祥不法。 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1343页)所以《史记》中所述天象怪异,最多只作为事实记载,而不赞成牵强附会,盲目轻信,消极畏天,这一点与董仲舒有根本区别。《齐太公》上记载,齐景公32年,彗星出现,景公和群臣都为上天示警而忧虑,独晏子大笑,指出“彗星何惧乎? ”(1504页)认为社会兴衰不维系于彗星的出没,而在于修德政。“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1504页)这显然是司马迁所赞颂的。西汉初宫闱之争激烈,司马迁对诸吕外戚篡权现象是否归于天命甚是怀疑,故托语说:“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1967页)司马迁记述天象变化,也涉及天人感应,但不消极畏天,而重修德政。认为“国君疆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穰,正下无之。”(1351页)这是指有道之君,注重修德爱民,减刑,修好周边关系,而不在于祈求上苍保佑;无道昏君,即使上天真的示警也不起作用。天有天道,人有人道,虽同是遵从无为自化规律之道,有相关性方面,如天灾影响农事等,但又各别。人在天道变化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大禹治水就是历史的明证,天道变化决不代表人道变化。“无为”的深刻含义在于只能遵循而不能主观随意去改变规律,违背规律无不受到惩罚。遵从无为自化规律不是消极的,而是在客观规律容许的可能性范围内因循利导,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也可以达到最好结果。有道明君顺应无为自化之道,则在于勤修德政,尊重“无为”便能达到无不为。这样,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传统的庸命思想与无为自化之道相统一,就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富于积极意义,确也能为后代所效法。
    2.2 《史记》创作宗旨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