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清代史馆的人员设置与管
清代刑案中记录的蒙汗药
清代前期的官商
试论清代色情业的发展与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清代的“家人”
清代八旗驻防将军兼统绿
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
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
清代档案确证李自成死于
最新热门    
 
清代画图与新修清史

时间:2009-7-24 13:45:46  来源:不详
黄河图》就是兰锡第所绘之图,但是可以肯定,此图应与这场水患直接相关。无庸置疑,参照这幅画图研究当时的水灾和河工情况,会比仅凭文字材料要准确得多。

《科技志》。清代科技以天文学、算学、地学、气象学等为主。其中测绘学是当时发展比较突出的一个学科。这当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较好地借鉴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首次为清廷制做了绘有各洲地理及物产的大型地球仪及各式天文仪,并实地勘测绘制了《万泉河道图》。这些为中国地学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此后,康熙又通过南怀仁延揽西方科技人才。经过近30年的人才培养、购置仪器、测定各地纬度、绘制局部地图和绘制全国地图,完成了著名的《皇舆全览图》。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它“不但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地图,而且比当时所有的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这不但是17、18世纪中西交流及的反映,也是世界地理学史上的大事[15]。《科技志》在反映这种重大科技成果时,配以画图,必将相得宜彰。

《兵志》。此志中除军队沿革、建制、军费、战术等重要内容外,武器与训练也应是不容忽视的。清代军队,既有冷兵器时代的八旗军与绿营军,也有热兵器时代的新建陆军海军。武器的使用与变化,不但是时代变迁的一种标志,也是满民族从清初一个进取尚武的民族,走向衰落的反映。《皇朝礼器图》的军器部分与《演阵图》等,是对此的形象记录。

《民族志》。清代是形成我国56个多民族大家庭的最重要的时期。对不同民族来说,除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各具差异外,习俗的差别也很大。由于服饰是民族习俗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讲述不同民族习俗时,《皇清职贡图》、《云南民俗图》、《台湾民俗图》等,所描绘的不同民族的服饰和民俗,会远胜于文字。

《农业志》、《手工业志》。清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行业组织、生产流程及产品状况,无疑是此志的重要内容。由于生产流程的特殊性,宋代就有《耕织图》,明代又有以插图讲述生产的《天工开物》。清代《制茶图》、《制瓷图》、《耕织图》等,可视作茶瓷丝等生产过程的图解。此外,因生产工具与生产力水平直接相关,志书中也应包含这部分内容。如纺织机,据研究,“缎机之所以能织制缎织物,实由两个条件决定,即除须设置与缎纹枚数相等的综,还表现在织筘上。……缎织物甚为细密,这又需要增加织筘的齿数。缎机织筘齿数较之其它织机之筘均高,这是实现缎织物经丝细密的重要手段。”[16]可见,织机的结构对于清代纺织史,甚至经济史都应当有直接的意义。在目前清代织机已基本失缺的情况下,《康熙棉花种植加工织布漂染成衣图谱》、《康熙棉麻纺织机械图谱》等,应得到重视。

《营建志》。清代是我国城市和园林大发展时期。城市与园林建设的兴盛,不仅是清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当时经济实力与经济政策的体现。乾隆在大兴土木建园时,就多次讲过以工代赈之策。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营建志》以及这些画图,对当前的遗产保护及环境变迁的研究,尤为可贵。

(三)主要人物传,可配以传主肖像和相关画图。

清代也是肖像画大发展时期。不仅皇室成员、达官贵人的肖像画品种与数量为历代王朝之最,即或名儒士子,甚至平民百姓的肖像画也相当可观。虽然现存清代人物像无法做到一传配一图,但采取一卷一图的形式,对于理解传主,也可以提供文字以外的信息。

 

上面对清代画图的分类及在新修清史中的地位作了简略阐述。说简略,是因为这仅是在笔者所见所闻范围内的举例性阐述,大量收藏和散落在海内外的画图还末闻末见。即使对所见所闻者,笔者目前也无能力作详尽的挖掘与分析。但仅从这些就不难看出,画图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从文献中无法得到或无法准确理解的。在这方面,它们比文字记载要更接近于直接的证据。另外,随着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学的表述方式也会产生重大改变。现在已经出版的大量《图史》、《图鉴》,可能就是这种改变的开端。因而在新修清史时,我们应该象对待文字史料一样,充分发掘、收集和利用画图史料,使它们在新纂修的《清史》和今后的研究、著述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