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告别革命论”史学批判
唯革命论”史学批判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遗华日侨问题的历史学思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最新热门    
 
史学与文献(一)

时间:2009-7-24 13:46:24  来源:不详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并且以史学的发达和文献的浩瀚著称于世。史学,是中华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则是反映中华文明的物质宝库。二者互为表里,拓印下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艰难步履和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辉煌足迹。

系统而科学地批判传统史学,系统而科学地整理古代文献,是繁荣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以及整个学术文化的基础。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方面,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并正在经受着新的严峻的考验。

 

一、传统史学与史学传统

 

作为人类文明的四大搖籃之一,中国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相比,起步较晚,史学的萌芽和早期发展也相对落后,大约与希腊、罗马的古代文明同步。但是,史学的萌芽和早期发展,中外各国所经历程大体一致:自有人类社会起,就产生了最初的历史意识;人们对于过往的大事,通过口耳相传,并辅以象形文字帮助记忆,形成关于远古的传说;这种原始的历史观念和流传方式,便成为历史记载的前提。其后,人们渐渐能够以文字将头脑中的东西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并将杂乱无章的思想发展成为理性思维,出现了历史著作。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完成西方第一部史学名著《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比我国的《春秋》晚将近半个世纪。而另一名著――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大约与我国的第一部完备的编年史《左传》同时问世。《春秋》、《左传》对中国史学的发展固然影响巨大,但它们仅仅是中国奴隶社会史学的最高成就,尚不足以代表中国传统史学。如果说略早于司马迁的古代欧洲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通史》为西方史学史中第一个高峰,与班固同时的普鲁塔克的《传记集》(《希腊罗马名人传》)是古希腊、罗马最著名的传记,那么他们的巨大成就显然没有在西方史学发展中形成传统。而在中国,恰恰从《史记》、《汉书》起,史学的发展延绵不绝,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我们今天讲中国的传统史学,主要指由司马迁、班固开创,一直延续了2000年的封建史学。

(一)传统史学的基本特点

在2000年漫长的历程中,中国的史学形成自己诸多的特征。就整个国际史学发展而言,史学功用政治化、史学思想伦理化、官修史书制度化、史籍形式多样化,无疑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最基本特征。

1、关于史学功用政治化

史学功用问题,实际是治史宗旨问题,也即研究历史的目的与任务。

早在孔孟时代,就十分重视史学的功用,因而才有所谓“春秋大义”、“春秋笔”之说。真正以史学著述系统而完整地表达自己对史学功用认识的是司马迁,这就是人们经常引用的《报任少卿书》中的那段话: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

完整地理解这段话,至少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的意思:

其一,广泛搜集、精审考辨史料,保证叙事翔实准确,既不夸大其词,又要揭出真相,如班固称赞《史记》那样,“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2]。

其二,在搜集、考辨史料的基础上,“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是司马迁作《史记》的最根本的目的,充分反映了他对史学功用的认识。“成败兴坏”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内容,这里司马迁又提出“稽其理”的问题,即不仅叙述“成败兴坏”的现象,更要探寻政治成败的根本原因,总结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具体来讲,从《史记》各篇叙述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