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
十六国北朝时期五行帝德
民族歧视对胡人汉化之影
十六国北朝的钱币问题
中国北方游牧业的起源问
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
十六字方针是『三个代表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
中国北方第一座蒙古族生
最新热门    
 
十六国北朝佛教史学述略--以《佛国记》、《洛阳伽蓝记》、《魏书·释老志》为主线

时间:2009-7-24 13:46:30  来源:不详
视宫中如掌内,临京师若家庭,

      北门一道,上不施屋,似乌头门。其四门外,皆树以青槐,亘以绿水,京邑行人,多庇其下。
  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

 

但这些良辰美景何其短暂,由于政治的动荡和腐败,终于随着时间的变迁而一去不复返了:

       

永宁寺,熙平元年(516)灵太后胡氏所立也。

建义元年(528),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

永安二年(529)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

永安三年(530),逆贼尔朱兆囚庄帝于寺。

永熙三年(534)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初从第八级中平旦大发,当时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

 

这种错落的对比叙述,实际上受到了自司马迁以来“寓论断于叙事”传统的影响和启发,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体味历史。杨衒之正是有意识这样做的。

二是关于当时伪造历史不从实录的抨击。杨衒之借隐士赵逸之口揭露了当时修史的丛丛弊端,如其评十六国修史:

 

(赵逸)又云:“自永嘉已来二百余年,建国称王者十有六君,吾皆游其都邑,目见其事。国灭之后,观其史书,皆非实录,莫不推过于人,引善自向。符生虽好勇嗜酒,亦仁而不杀。观其治典,未为凶暴。及详其史,天下之恶皆归焉。符坚自是贤主,贼君取位,妄书君恶,凡诸史官,皆是类也。”

 

如其评修人物传,继续借赵逸之口说:

 

“人皆贵远贱近,以为信然。当今之人,亦生愚死智,惑已甚矣。”人问其故。逸曰:“生时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穷天地之大德,尽生民之能事,为君共尧舜连衡,为臣与伊皋等迹。牧民之官,浮虎慕其清尘;执法之吏,埋轮谢其梗直。所谓生为盗跖,死为夷齐,妄言伤正,华辞损实。”

 

这里指出了当时史学界普遍流行的两种不良风气:一是为了取媚时主,不惜厚诬前朝;一是不惜歪曲事实,构文夸饰人物。对于这些弊端,杨衒之不仅是深恶痛绝,而且在着史实践中也是极力避免的,这看他的《洛阳伽蓝记》就能知道。因而,杨衒之的史学批评意识不止停留在观念上,还具体地体现在他的史学实践中。

     三是“衒之按”、“衒之曰”形式的运用。《洛阳伽蓝记》中,“按”有如下几处,集中于史事和史料的考辨,如卷一“昭仪尼寺”条下辨翟泉处所、卷二“明悬尼寺”条下辨阳渠石桥四石柱建造时间、卷三“大统寺”条辨先秦时“功德”所指、卷五“宋云、慧生使西域”条交代慧生行记出处,参互错比,均甚明晰。“曰”有两处,皆与孝庄帝有关,大抵纵论天命祸福而已。所论激昂慷慨,在今天看来也许无关弘旨,但在杨衒之心目中却是“大是大非”,因而杨衒之效法《左传》“君子曰”、《史记》“太史公曰”,采取了极为严肃的史论形式。杨衒之灵活运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区分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深化了他的史学批评意识。

4.生动的史传

《洛阳伽蓝记》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地位和极深的影响,与《水经注》和《颜氏家训》并称为“北朝三书”,而它最富文学性,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这里仅就它生动的史传方面略举两例。如卷四“法云寺”条记乐工田僧超: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正光末,高平失据,虐吏充斥,贼帅万俟丑奴寇暴泾岐之间。朝廷为之旰食,诏延伯总步骑五万讨之。延伯出师于洛阳城西张方桥,即汉之夕阳亭也。时公卿祖道,车骑成列,延伯危冠长剑耀武于前,僧超吹壮士笛曲于后,闻之者懦夫成勇,剑客思奋。延伯胆略不群,威名早着,为国展力,二十余年,攻无全城,战无横阵,是以朝廷倾心送之。延伯每临阵,常令僧超为壮士声,甲冑之士莫不踊跃,延伯单马入阵,旁若无人,勇冠三军,威镇戎竖。二年之间,献捷相继,丑奴募善射者射僧超亡,延伯悲惜哀恸,左右谓伯牙之失钟子期不能过也。后延伯为流矢所中,卒于军中。于是五万之师,一时溃散。[3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