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刘知几评史馆修史

时间:2009-7-24 13:46:33  来源:不详
合,而是对史馆监修大臣的工作及其修史思想的不可调和。 

    首先,刘知几对史馆尽是些“恩倖贵臣,凡庸贱品”深恶痛绝。自长安以来,至景龙年间,先后担任史馆监修大臣的有武三思、张易之、张昌宗、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等。武三思与张易之兄弟都是“专横骄纵,图为逆乱”的政治野心。韦巨源等都是韦武集团的主要成员:韦巨源于神龙年间附入韦后三等亲,叙为兄弟,编在属籍。佞媚官爵,鱼肉百性;杨再思为人巧佞邪媚,善于随风转舵,为取得武后信任,多方讨好二张。历事三主,知政十年未尝有所荐达;宗楚客为则天从父姊之子,以拥戴则天称帝,迁内史。后迹附韦氏,与纪处讷共为朋党;纪处讷,娶武三思妻之姊,由是迁太府卿;萧至忠趋附武三思,神龙间,代韦巨源为侍中,寻迁中书令,后因参与宫廷政治斗争被杀。用这些人监修国史,史馆成一个官僚主义的衙门,成权贵结党营私的场所。“凡居斯职者,必恩倖贵臣,凡庸贱品,饱食安步,坐啸画诺,若斯而已矣。夫人既不知善之为善,则亦不知恶之为恶。故凡所引进者,皆非其才,或以势利见升,或以干祈擢。”(《史通·辨职》)史馆可以“养拙”、“藏愚”,成一个“素餐之窟宅,尸禄之渊薮”(同上)。这样,史馆怎能承担起修史的重任呢? 

    其次,知几对史馆的批判,正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史馆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刘知几修史理想与史馆的矛盾,还有刘知几的仕途追求与现实社会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一名知识分子的刘知几,他也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即自己的人生观。这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功名富贵,以留名青史,光照千。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倒没有看到他为油盐柴米发愁,看到的却是汲汲于功名。他说:“夫人寓行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阐。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之客,谅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皆以图不朽不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名竹帛而已。”(《史通·史官建置》)浦起龙在《史通通释》这段话后加一个解释:“原史之所为作也。史者千金镜,只从名心落想,故曰庸浅。”其后又加按说:“其举意出辞,颇浅庸近俗,宜可芟。”果然,到乾隆时纪昀的《史通削繁》便把上这段话连同下文的“史之为用”的论述一并作为“鞠蔓”而“芟薙”。浦、纪自以为高雅,实际上掩盖实质,所谓千金镜的史学也就失去现实基础。对于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希望书名竹帛,并非是一种消极的庸浅的心态,而是一种积极的上追求。他们沿着古代圣贤所规划的“修身、齐、治国、平天下”的路径,建立功名,这其中既包括他们自己的功名富贵,也包括献身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