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六朝疆域与政区述论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
秦汉魏晋时期的太原经济
最新热门    
 
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问题——从北朝百姓的聚居状况谈起(二)

时间:2009-7-24 13:46:42  来源:不详
;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 London: Athlone Press 1966, 他的研究假定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模式是基于父系继嗣的观念,见James L. Waston: Chinese Kinship Reconsidere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Research Chinese Quarterly 92 (Dec. 1982) p.591. 尽管Waston提出要对“族”做语源学或“心态考古学”的研究(同上,第593页),他仍然相信中国”自汉至清许多基本的亲属原则与实践几乎延续未变”,见他与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合编的Kinship Organ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1000-1940的导论,p.9.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15]参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原作于 1935年,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73页认为宗族是为同一祖先传衍下来,而聚居于一个地域,而以父系相承的血缘群体;他的定义侧重了“宗族”作为实体组织的一面。陈其南:《‘房’与传统中国家族制度:兼论西方人类学的中国家族研究》,收入《家族与社会--台湾与中国社会研究的基础理念》,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第129-151页,突出了汉人家族亲属制度中系谱理念的重要性。王崧兴:《汉人的家族制--试论‘有关系、无组织’的社会》,收入《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民俗与文化组》,台湾中研院1989年版,第271-273页同样强调了观念上的系谱模式的“宗族”存在的普遍性,认为功能性的“宗族”团体并非处处可见。 [16]《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第4039页。 [17]《三国志》卷三二《先主传》,第871页。 [18]《三国志》卷九《曹洪传》注引《魏略》,第278页。 [19]如东汉末的曹休、司马芝与司马朗、诸葛亮、诸葛瑾与诸葛诞等。《三国志》卷九《曹休传》说“天下乱,宗族各散去乡里”休则携母跑到了吴,与其它曹氏的去就不同,第279页。 [20]可参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第1-2页;丁鼎:《<仪礼·丧服>考论》,第四章第二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185页,不过,第185页“外亲服表”中“外祖父母”服注明为大功”,误,应为“小功”。 [21]《通典》卷九二“凶礼·缌麻成人服三月”,第.2514页。 [22]庾氏着有《丧服》三十一卷、《丧服世要》一卷,并注《丧服要记》,见《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第920、921页。 [23]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两汉丧服无定制”,王树民校证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8-69页;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第2章第15节“丧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176页。 [24]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第919页。 [25]《三国志》卷四二《许慈传》,云魏郡胡潜“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第1023页。 [26]牟润孙:《汉初公主及外戚在帝室中之地位试释》(《注史斋丛稿》,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0-79页)较早揭示了这一重要现象,但讨论多集中在皇室与外戚,犹有不周。这里作些补充。刘増贵:《汉代婚姻制度》(台)华世出版社1980年版,第140-149页对牟说的论据提出商榷。如刘氏所说,其论据所涉及文句解释问题(第142页),有些似乎牵强,但如果综合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牟文所强调的现象在汉代,乃至六朝,的确是广泛存在的,其说可从。详见下文。 [27]仁井田升与刘俊文均将此令视为“封爵令”,见《唐令拾遗》,栗劲等编译,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第219-220页,《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944页。不过,这里说的是“户绝”而不是“国绝”,也许是“户令”。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