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汉魏六朝文学中所见的西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职业
六朝疆域与政区述论
内藤湖南和陈寅恪的“六
《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
汉魏经学变迁与曹魏正朔
秦汉魏晋时期的太原经济
最新热门    
 
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问题——从北朝百姓的聚居状况谈起(二)

时间:2009-7-24 13:46:42  来源:不详
字,实不妥。此段为古文家说,不应出现在体现今文经学诸派观点的《白虎通》中,此其一;补上这二十个字后前后文意也变得滞碍难通,此其二,故不取。 [91]持此说者为孔安国、马融、与郑康成,说见《尚书·尧典》,孔《传》、孔颖达疏与《左传》桓公六年孔颖达疏。 [92]支援今文说的有俞樾《九族考》,收入《春在堂全书》“俞楼杂纂”卷九;姜亮夫《尧典新议》“九族”,《古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4页。吕思勉的看法也接近今文,见《中国制度史》第八章“宗族”,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70-371页。芮逸夫的看法也基本同于今文说,见所著《九族制与尔雅释亲》,《史语所集刊》第22本,第209-230页。日本学者江头广也倾向于今文说,见所著《姓考——周代の家族制度》本论第四章第三节“九族说”,风间书房1980年版,第 246-248页。支持古文说的是主流,持此说的有陆德明、贾公彦、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九族”、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43-144页、杜正胜:《五服制三族群结构与伦理》,收入《古代社会与国家》,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版,第869页、吕绍纲、张羽:《释“九族”》《东南文化》1999年第1 期,第18-21页,赵沛:《两汉宗族研究》,第104-105页等。芮逸夫上引文对清末以前对“九族”的不同解释做过整理,见前文,第209-213页,可参看。 [93]如《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七年“置宗正以序九族”,第64页;同书卷八《宣帝纪》地节元年诏“盖闻尧亲九族,以和万国”云云,第246页,等。 [94]《晋书》卷四一《魏舒传》,第1185、1187页。 [95]《尔雅·释亲》也说“父之党为宗族”,周祖谟校笺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2页。因此书成书时间难定,记述的亲属称谓也很复杂,参石磊《从尔雅到礼记--试论中国古代亲属体系的演变》《中央研究院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民俗与文化组》,1989年,第128页,姑置不论。 [96]分见《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第2329页、卷三四《梁冀传》,第1186页、《三国志》卷一六《任峻传》,第490页、《晋书》卷九四《谯秀传》,第2444页及《陈书》卷七《皇后纪》,第131页。 [97]关于两者的区别,详参王铭铭:《想象的异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散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5-89页。 [98]关于“夷三族”罪所指,魏晋时的《史记》《汉书》注家张晏、如淳就已意见不一,清人杜贵犀、沈家本、程树德亦各持一端,今人陈乃华、张建国以及日本学者西田太一郎、仁井田升等都作过研究,也未取得一致。
  张建国:《夷三族解析》(原刊《法学研究》1998年第6期,后收入《帝制时代的中国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最晚出,讨论详尽,但他提出的“夷三族”亲属范围的“卡”字形结构,是难以成立的。他所确定的亲属范围只限于“父系”,没有注意到上述汉代兼重母方的观念背景,也与文献记载矛盾。他在文中提到东汉末曹操因从妹夫宋奇被诛而从坐免官(《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第3页),为罪及妻族之证(第138-139页),在分析“夷三族”时却完全忽视了这一事例。实际上《三国志·李恢传》记东汉末恢任郡督邮,姑夫爨习为县令,犯法,恢坐习免官,亦证明从坐牵连妻党。如果说“罪三族”都包括“父族、母族、妻族”的话,比它更重的“夷三族”对“母族、妻族”倒网开一面,实在难以理解。至于张晏、如淳为何注史书中的“三族”罪,不应忽视魏明帝制定新律后“夷三族”已不是常刑,《晋书·刑法志》载《魏律序》云“至于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污潴,或枭菹,夷其三族,不在律令”(第925页),因此注家才需要为这种已渐稀少的刑罚作注。
  魏晋时期作为临时性刑罚的“夷三族”涉及的亲属也逐渐发生变化,大致是范围在缩小,并偏向父系,如不诛及已出之女(《晋书·刑法志》,第926页)等。另,由于魏法于诸儒章句“但取郑氏”(同上,第927页),郑玄为古文经学家,在“九族”问题上强调“父系”,不能不影响对“夷三族”之“三族”的界定。张晏的“父母、兄弟、妻子”的解释,或许就是曹魏时的新规定。由西晋时“夷三族”的使用看,基本限于“父母、兄弟、妻子”。潘岳被诛,“夷三族”,其母、兄弟、兄弟之子与已出之女一时被害(《晋书·潘岳传》,第1506页),而潘岳的从子潘尼却未受株连(《晋书·潘尼传》,第1515页)。陆机被株,“夷其三族”,波及子、兄弟、兄弟之子,而从父兄弟之子已不从坐(《晋书·成都王颍传》,第1106页;《陆机传》及《陆云传》,第1480、1485-1486、1487页)。而在汉代,大概父系有服亲都会受到牵连,《三国志·常林传》载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吉茂因其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