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恭三师与辽宋金史研究
北宋西夏间贡赐交往中的
论地理环境与西夏的经济
西夏农业租税考——西夏
西夏牧业经济若干要素的
西夏牲畜小考
论西夏的官手工业
西夏时期河西走廊的农牧
论回鹘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20世纪西夏遗民研究
最新热门    
 
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

时间:2009-7-24 13:47:07  来源:不详

 我们编写《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时,第十九章称谓和排行,第二十章避讳,都由朱瑞熙先生执笔,无疑是显示了很深的功力。尽管如此,我写历史小说时,仍感称谓不够用。后来自己另撰《略谈宋代的避讳、称呼和排行》,发表于《文史知识》1998年第3期。此次为写漆侠先生主编的大部头辽宋西夏金断代史, 参对以上两篇,作了不少补充。由于可与朱瑞熙先生的两章详略互补,就另外单独成文。因为当时的史料大部分集中于宋,故本文论述只能以宋为主。

        一、避讳

    古代避名讳的风俗起源很早,辽、宋、西夏、金朝都继承此俗。辽朝的契丹人、西夏的党项人和金朝的女真人本无避讳的习俗,他们在汉化过程中,也接受此种汉人习俗,但避讳只限于他们的汉名,不包括本族名。当时官讳的范围颇广,不仅包括皇帝的御名、曾用名,还有皇帝的几代祖宗、皇太子,甚至某些皇后的名讳。
    辽圣宗时,宋朝韩亿充辽皇后生辰使,宋仁宗“诏亿名犯北朝讳,改曰权”,[1](P927) 这是为了避辽太祖耶律亿的汉名,辽朝方面的记载则称“韩翼”。[2](P200) 辽朝为了避辽太宗耶律德光御讳,将官名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和银青光禄大夫改名崇禄大夫、金紫崇禄大夫和银青崇禄大夫,(注:参见王曾瑜:《辽朝官员的实职和虚衔初探》,《凝意斋集》第87—88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又将光禄卿和光禄少卿改名崇禄卿和崇禄少卿。(注:《宋会要》蕃夷1之35,中华书局影印本,1957年,第7690页;《续资治通鉴长编》,以后简称《长编》,卷67景德四年十二月戊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第588页。)
    宋朝的御讳涉及颇广,律上对犯官讳的字有详细规定,(注:参见《庆条法事类》卷3《名讳》,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标点本,2002年,第8—12页。) 以至一些人名、地名、官名等都因犯御讳而改动。宋真宗冒认道教传说中的人皇之一赵玄朗为祖宗,当时名将杨延朗“下一字犯圣祖名,改为延昭”。[3](P549) 理学家周惇颐本名周宗实,恰好与宋英宗的旧名相同,遂改名惇颐。到南宋时,其名又犯宋光宗赵惇的御讳,于是宋人又将他改名敦颐,这已是他身后一百几十年的事。(注:关于周惇颐的名字,《宋史》卷427《周敦颐传》作“敦颐”(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第12709页),朱熹:《伊洛渊源录》卷1周惇颐《事状》说:“姓周氏,名惇实,字茂叔,后避英宗旧名,改惇颐。”(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页)张端:《贵耳集》卷上说:“周濂溪以舅官出仕,两改名。先名宗实,因英庙旧名改,后名颐,又以光宗御名改。”(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1958年,第11页)以上两说稍异,应以《贵耳集》之说为准。按周宗实改名周惇颐,乃他生前自改,而周惇颐改名周敦颐,乃南宋人为避宋光宗赵惇名而改,元人修《宋史》显然沿用宋讳,而未加考订。) 宋英宗御讳“曙”字,于是官名部署和都部署就改称总管和都总管。顾文薦说:“薯蓣,代宗讳豫,改名薯药。本朝避英宗讳,遂名山药。炊饼,本名蒸饼,避仁宗讳(祯),故改。”[4](P327) 北京大名府成安县所属有洹水镇,到北宋亡国前,尽管宋钦宗即位十分匆遽,还是避“桓”的御讳,改名元水镇。(注:王存:《元丰九域志》卷1,中华书局标点本,1984年,第8页;徐梦莘: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