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秦汉时期军费开支、筹措与管理问题研究(之二)

时间:2009-7-24 13:47:19  来源:不详
军费的最高行政部门主管。大司农的属官大仓令、均输令、平准令、都内令、籍田令、斡官长、铁市长等,分别职司国家粮仓、运输和物价、钱帛的库藏、田籍粮谷、盐铁专卖、铁器管理等费用的收支与管理[7](参见卷19《百官公卿表》)。
    除中央财政管理系统外,在地方郡、县、乡、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财政机构。郡国是地方的最高行政单位。郡国长官对户口垦田、税收钱谷、社会治安皆负全面总管之责。郡国具体掌管财税者,是仓曹掾等。县一级设有“县啬夫”,负责财税事宜。乡是税收财政最基层单位,设有三老、啬夫等官员。各级地方财政机构和财政官员,皆负有保障军事需要的职能。如“啬夫”和“乡佐”的主要职责是“职听讼,收赋税,派徭役”[7](参见卷19《百官公卿表》)。没有他们自下而上的军费物资收支管理,军队所需财资供给就难以进行。

      (二)实施了严格的财务上计制度
    建立财务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便于政府掌握全国的财政收支情况,做到胸中有数,对战事做出决策。“计必先定而兵出于境”[21](《参患第二十八》),“欲战必先算其费”[22](《孙子注·作战》)。西汉开国之初,萧何为相国,他就对天下图书计籍的人非常重视,借以熟悉并掌握全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作为施政的依据。用曾在秦代当过柱下史而熟悉秦代档案和统计数字的张苍为计相,《汉书·张苍传》曰:
    是时,萧何为相国,而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御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萧何以张苍为列侯的身份,住在相府里,主持郡国上计事务,奠定了汉代上计制度的基础。汉代各郡在太守之下,皆设有上计吏,主持计政。王侯国的相以下,也设有上计吏。上计吏主管各郡国的财政、经济基本数字,如户口、垦田、物价、农事丰歉、灾情等等。各县要在每岁末,将上述情况,核实数字上报到郡国,由郡国汇总,责成上计吏携带上项文件进京,向皇帝汇报。所以叫上计吏。记载各项财政、经济基本数字的文件叫计簿,或称上计簿。各县报到郡国的数字,郡应核实,然后上报。如《汉官解诂》曰:

    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此文献记载了与财务管理有关的上计大致内容为“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我们还可以从西汉时期东海郡向朝廷呈报的上计报告详细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正(正面):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城)。郡官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邮卅四,人四百八如前。界东西五百五十一里,南北四百八十八里如前。县三老卅八人,乡三老百七十人,孝弟力田各百廿人,凡五百六十八人。吏员二千二百三人;太守一人,丞一人,卒史九人,属五人,书佐十人,啬夫一人,凡廿七人;集簿:都尉一人,丞一人,卒史二人,属三人,书佐五人,凡十二人;令七人,长十五人,相十八人,丞卌四人,尉卌三人,有秩卅人,斗食五百一人,佐史、亭长千一百八十二人,凡千八百卌人;侯家丞十八人,仆、行人、门大夫五十四人,先马、中庶子二百五十二人,凡三百廿四人。户廿六万六千二百九十,多前二千六百廿九;其户一千六百六十二获流。口有卅九万七千三百卌三,其四万二千百五十二获流。提封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人如前。
    一反(背面):□(侯)国、邑园田廿一万一千六百五十二□,□十九万百卅二……卅五万九千六……长生。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卅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廿六。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六岁以下廿六万二千五百八十八,凡廿九万六千四百五十九。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百七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二千八百廿三人,凡万四千四百九十三,多前七百一十八。春令种树六十五万六千七百九十四亩,多前四万六千三百廿亩。以春令成户七千卅九,口二万七千九百廿六,用谷七千九百五十一石八斗□升,率□二斗八升有奇。一岁诸钱入二万万六千六百六十四万二千五百六钱。一岁诸钱出一万万四千五百八十三万四千三百九十一。一岁诸谷入五十万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出卌一万二千五百八十一石四斗□□升。[20](P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