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论西北地区诸长城的分布
关于唐以前西藏文明若干
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
论西周的彻和庸
略论西汉前期刍、稿税制
试论西晋商业的发展及其
元朝在西藏地方征税考
论西夏的官手工业
最新热门    
 
简论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的内涵和历史特点

时间:2009-7-24 13:48:08  来源:不详
摘要:本文首先辨析了反分裂斗争的概念,从内外两方面论析了西藏地区近代反分裂斗争的具体内涵;以史论结合的方式,科学地概括并论述了西藏地区近代反分裂斗争的错综复杂性、起伏波动性和长期性的总体特点,揭示了帝国主义分裂西藏的7种手段,指出了藏独头目的买办特色及其与西方列强在西藏独立问题上的差异点。

  一、关于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的内涵
  近代中国的西藏问题,其核心是反分裂斗争,它又是当代西藏问题的历史根源。因而,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全面、实事求是地研究和阐述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的历史内容,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西藏的稳定与进步,同国内外藏独及分裂主义势力进行斗争的迫切需要。鉴于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的复杂性,要正确全面地了解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就必须首先澄反分裂概念的含义和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的具体内涵。
  近来在藏史研究中有人提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即是独立与统一的斗争。对于西藏地区而言,就只能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同国内外主张西藏独立的各种势力的斗争,不能也不应包括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侵略、干涉我国西藏地区的历史内容。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西藏地区近代反分裂斗争的起点,最早只能始于清末,即20世纪初。我们认为,反分裂斗争与反侵略战争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两个紧密联系而又相互交错的概念。对于西藏地区而言,至迟到 18世纪末19 世纪初,西方对中国西藏的侵略干涉同时已涉及分裂问题,此后的侵略与分裂更无分割开来。这是因为,西方殖民主义是分裂西藏和藏独问题出现的总根源,而英帝国主义又是侵略和培植西藏亲英分裂主义势力及制造 “藏独”活动的总导演、总根源。其中,作为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西藏开路先锋或者说是前奏的是从17世纪即已开始的传教活动;到18世纪,则是以东印度公司为工具的英国殖民主义企图以“商品重炮”来轰开中国西藏大门的活动。尽管西方传教士的渗透活动和东印度公司的“商战外交”尚没有直接从领土或主权上涉及对西藏的侵略和分裂,但是这些活动在客观上不同程度的均服务于英国的战略目标,即以印度为中心基地而逐步建立包括中国西藏及大陆在内的东方殖民体系,应当看做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殖民主义分裂中国西藏的前奏和序曲,必须进行研究和论述。早在1600年,英国即已在印度成立了从事殖民掠夺的东印度公司。18 世纪中叶将印度变为其殖民地后,即把印度视为大英帝国逐步建立包括中国西藏及中国内地在内的东方殖民体系的中心基地,称为“英王皇冠上闪亮的珠”。为此,大英帝国的战略家们在19世纪初开始提出了所谓“拱卫印度安全”的“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的侵略思想。其中第一个缓冲区和第二个同心圆就将中国西藏纳入其中,要求逐步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来,变成“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从而达到为进一步控制中国、保卫以印度为核心的东方殖民体系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地位。而在第一个同心圆中,则将印度西北边境地区—尼泊尔—锡金—不丹—东北边境即与西藏接壤的喜玛拉雅诸山国纳入其中。正是从这一战略构想出发,英帝国主义者从18世纪开始,陆续从印度西北入侵喜玛拉雅诸山国,进而在入侵中国东南地区的同时对西藏地方进行经济、政治、军事侵略,以谋分离中国的西藏,这已成为它既定的方针步骤之一。因此,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在取得大吉岭为进入喜玛拉雅诸山国根据地,侵占原属于中国西藏地方的拉达克地区后,又陆续侵占或控制了锡金、不丹、尼泊尔等诸山国,为此后的两次侵藏,以谋将西藏纳入自己殖民统治范围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西藏近代反分裂斗争史的正式展开,是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基本同步的,即最早可以从1855年的尼藏战争算起,至迟也应从 19世纪 70年代签订《中英烟台条约》算起。这是因为英帝国主义发动公开入侵西藏的侵略战争之前,先是怂恿尼泊尔侵藏,曾向英国要求过援助的尼泊尔“想使西藏从清帝国的控制下彻底独立出来”,“并接受尼泊尔的保护”[1](P54)。而英国确实向尼泊尔提供了武器。英国又于1876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