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最新热门    
 
1989年清史研究概况

时间:2009-7-24 13:48:12  来源:不详
的规模不大,投入的兵力亦不多,但是它对我国反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以及加强对西藏更有效的管理,皆具有重要意义。对清代藩属国的研究,则有潘志平等《1832年清与诰罕议和考》与苏治光《清朝与浩罕的宗主外藩关系》二文,(均见《西北史地》1、2期)。前文澄清了1832年清与浩罕议和谈判的地点、主要内容、议和过程中有无成文的双边协定或条约、议和双方关系是否对等等一系列悬而未解的问题;后文简述了宗主外藩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破裂与重建以及最终结束的历史。


  天地会与秘密结社研究。是近年清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专题。秦宝琦著《清前期天地会研究》一书,根据清代官书与档案史料,对天地会的源流性质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分析与叙述了天地会的阶级结构、组织发展、地区分布、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他的《清代秘密结社中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南京大学学报》“社会史专辑”1989年)一文,对清代秘密结社中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作了探讨,认为他们虽人数不多,但却靠着自身掌握文化知识的优势,在秘密家教中占有重要作用,如制造舆论、编写经卷、出谋划策等。李尚英《乾嘉时期的老官斋教和糍粑教及其反清活动》一文,对乾嘉时期福建的老官斋教和四川的糍粑教的起源及其反清活动进行了勾勒。(《清史研究通讯》4期)。
  三、人物评价与研究。对清代帝王将相以及重臣的评议。历来褒贬不一、评说纷纭,莫衷一是。本年研究者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努尔哈赤、康熙帝、乾隆帝、嘉庆帝和福康安等。薛虹《努尔哈赤的姓氏和家世》一文,《清史研究通讯》4期),对努尔哈赤的姓氏和家世问题作了详考,提出努尔哈赤既姓爱新觉罗,又姓佟佳氏。阎崇年的《清太祖肇纪条件与历史功过》(《故宫博物院院刊》4期)一文,据实而论,认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郭松义的《述康熙整饬吏治》(《故宫博物院院刊》4期)对康熙整饬吏治的目的、动机以及整饬的成效和缺失等问题作了阐释。王思治《康熙对乌兰布通之战的检讨与多伦会盟》一文,详述了康熙在平准战争中所起的特殊作用以及多伦会盟的前因后果和意义。王俊义在《康乾南巡与“康乾盛世”》(均见《清史研究通讯》,3期)一文中指出,康熙和乾隆都曾六次南巡,然而其目的、作用和影响却迥然有别。认为康熙南巡的目的是治理黄河、咨访吏治民情,团结笼络江南汉族士大夫,而且做到躬行节俭,因此,他的南巡是开创康乾盛世的具体历史实践。而乾隆南巡的目的就是“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每次南巡都加重人民负担,致使民怨沸腾,故乾隆南巡是导致康乾盛世由盛转衰的重要因素。赵秉忠等《简论乾隆帝在惩贪上的功与过》(《北方论丛》6期)一文,认为乾隆帝惩贪虽严,但他言行不一,严于治人,宽于律已,而且自己却大肆聚敛、盘剥。而齐清顺等在《乾隆查出新疆贪污大案述评》(《新疆社会科学》3期)一文中认为,乾隆帝对新疆贪污案件的查处,虽然震动一时,但不能解决全国吏治的腐败现象,也不能阻止新疆官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问题。这是因为乾隆帝本人作风不正、用人不当,任人唯亲。袁森坡对乾隆时期进军西北活动研究后,认为有一些严重的失误。如对待达瓦齐的失策、错用阿睦尔撒纳、急躁冒进、粮饷不足、自树敌国,黑水被围等即是。(《河北学刊》1期)。对于嘉庆帝的研究,张玉芬的《嘉庆诛和珅成因议》(《辽宁师范大学学报》4期)一文,认为嘉庆帝惩办和珅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从维护皇权来说,嘉庆帝企图通过诛和珅来确立、巩固自己的统治,它是乾嘉两朝权力交替过程中皇权斗争的继续。从维护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持政局的稳定性来说,嘉庆帝力图通过诛和珅来整饬钢纪、整饬内政等,不失为明智之举。此外,戴逸的《论福康安》(《清史研究通讯》3期)一文指出,作为乾隆朝重要历史人物的福康安,虽有骄横,婪索、挥霍的坏作风,但南征北战,戎马一生、驰骋疆场,尽管他多次镇压人民起义,但入藏之役,反击侵略,安定边疆,功绩甚大,他不失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位重要统帅。
  四、民族史研究。民族政治史与经济史研究,成绩较为突出。
  民族政治史。清代,清政府制定了大量的调整民族关系、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民族法规。刘广安《简论清代民族立法》(《中国社会科学》6期)一文认为,清代民族立法是中国历代民族立法发展的顶峰,它既有因族制宜的特色,又表现出内地化的趋势。清代民族立法重视继承前代民族立法的成果,又善于吸收不同民族法律文化的演进,具有进步作用。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旗人的特殊法律地位,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下,专门规定了旗人的司法审判制度。对之,郑秦指出,建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