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最新热门    
 
2005年晚清政治史研究概述

时间:2009-7-24 13:48:15  来源:不详
[23] 一文,简单地勾勒了清末开放党禁案的历史过程。作者具体分析了革命派、立宪派、地方督抚实力派以及清政府等各种政治势力,在开放党禁案问题上所进行的各种较量,揭示了各派政治势力复杂的政治性格以及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艰难历程。 
辛亥革命时期是汤寿潜一生活动中最活跃的时期,他参与发动和组织了立宪运动、收回苏杭甬铁路运动,及都督浙江、援宁北伐、筹建南京临时政府等重大事件,给清末民初历史以重大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对其研究还不充分,有的观点也值得进一步商榷。陶水木《辛亥革命时期汤寿潜几个问题的探讨》[24] 一文认为,汤寿潜积极策动清廷遣使出洋考察宪政,并极力敦请速开国会、建立责任内阁,参与发动、组织国会请愿运动,对立宪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因“皇族内阁”的出笼,加以领导浙路斗争的艰难经历,他在武昌起义爆发前即已转向共和。汤寿潜倡议并积极参与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是为了尽早结束独立各省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内外政策,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独立;在建都地点和总统人选问题上,他的主张经历了由都鄂举黎到都宁举黎,再到都宁举孙的变化,这都是根据客观实际作出的抉择,在南北和议问题上,汤寿潜坚决反对议和、力主北伐,是立宪派中的激进反袁之士。 

四、  关于其他晚清制度变革的研究 
  
关于司法制度。学界以《清史稿》为依据,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及战后就地正法的情况做了初步的记述和论证,一致认为就地正法之制始于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25] 一文认为,就地正法是在晚清引起广泛争议的重大司法问题。但就地正法之制并非始于晚清,而是清代刑事审判制度的组成部分。就地正法是相对于死刑审判复核监督制度所做的特殊制度安排,主要适用于紧急情况下,从重从快处理谋反、叛乱和聚众抗官等严重危及统治秩序的案件。而死刑审判复核监督制度是死刑审判的基本制度,适用于平时。两者共同构成清代的死刑审判制度。从清代刑事法律制度运行看,施行就地正法不可避免,但这项失去有效司法监督的应急性死刑审判制度,存在随意性和扩大化等诸多弊端,尤其是在晚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的持续施行,引起死刑审判复核监督制度与就地正法制度之争,及中央与地方司法审判和监督的权力之争。争论的结果是,尽管最终限制了就地正法的实施范围,但直到清末法律制度根本变革前,这一问题并未解决。 
关于吏治。清末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转型的重要时期,仿照外国政治制度改革传统官制,成为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改制后仍然只能利用旧官僚体系中既有的官员来推行和操作,事实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如何改造利用原有官吏,使之适用新体制的需要,便成为清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其对策之一,是官吏考绩制度的变通调整。关晓红系统探讨了清末州县考绩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成败得失,这是以往学界较少论及的问题,颇有新意。[26] 文章认为,1904年开始实行的考核州县事实,是清代考绩制度的重大变化。它是清廷试图通过体制内变革,解决吏治腐败的积弊,并为推行新政考察和选拔能员干吏,巩固权力基盘的措施。但督抚势力坐大,革故鼎新难以兼顾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歧,而避重就轻的结果,只能使改革徒具形式,背离变政的初衷,同样危及甚至瓦解清朝的统治。州县考绩制度的变革及实行,恰好显现了清廷进退两难的困境。陈先松《试析晚清捐纳的失控》[27] 一文,探讨了晚清捐纳制度失控的基本情形与原因,及其对晚清政权的影响。文章认为,晚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开支不足,不惜大兴捐纳事例,使得捐纳的规模、程序、流品以及捐纳人员的铨选等逐步失控。捐纳的失控与严重的财政危机、地方权力的扩大、捐纳市场的疲软等因素有关。它不仅使晚清吏治更加败坏,还弱化了捐纳的敛财功能,扰乱了国家正常的人事制度,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晚清政权的败亡。 
关于财政制度。清代的户部银库事关中央财政的出纳,执行着类似国库的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鉴于前人对其制度研究较少,任智勇《试述晚清户部银库制度与庚子之后的变革》[28] 一文,着重对户部银库的制度从外省银两的解缴、人员设置、银钱的收发存储等角度作了疏理,并详述庚子之后户部银库制度所发生的变化,探讨了清代银库制度的得失和清末新政时清政府财政体制的变化。文章认为,清朝户部银库是清政府实行其财政中央集权的重要机构,庚子前后户部银库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新政时期政治、财政上所发生的近代变革。出于建立立宪国家和统一国家财政的目的,在整个清末新政中,新组建的度支部权力进一步加强,而银库的权力也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