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
通贯古今,回翔文史——
最新热门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與貢獻

时间:2009-7-24 13:49:40  来源:不详
郭店三種竹簡《老子》的出土,揭開了近代老學研究的新課題與新熱潮。就帛書《老子》而言,有別於傳世索紞本與王弼本《老子》,它们不但鈔寫在絹帛上,而且有兩種本子,一以隸體鈔寫,一以篆體鈔寫。這兩種鈔本《老子》不僅鈔寫字體不同,從內容看來,且是各自根據不同鈔本鈔寫的,而非隸篆相鈔。兩種鈔本並且都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又不分章。學者認為,或是《老子》書之原樣;或認為是法家傳本的《老子》,因為在它們的前後,各自都有四篇古佚書相伴隨。在隸體《老子》文前的四篇古佚文獻,甚至被認定為極有可能就是亡佚已久,漢志卻有載錄的黃老道家之作《黃帝四經》。再加上這三號漢墓的墓葬年代是在黃老治術盛期漢文帝年間,這隸體《老子》及其卷前古佚書因此被推稱為「黃老合卷」。黃老之學是《老子》學說的外王統御之用,兩種德經在前的帛本《老子》因此也就被推定為法家傳本的《老子》,因為《韓非子‧解老》也是以「上德不德……」的詮解為開始。此外,它和嚴君平的《老子指歸》所呈現的狀況也一致。其所引《老子》次第與帛本《老子》正相合。其內容相較於傳世本,不但多用假借字,而且章次、文字也多和傳本不同。其多用假借字的現象,是近代出土戰國楚文獻的普遍現象;其相異於傳本的章次、文字,正可以校訂傳本之謬誤。而根據篇末原本的數記,道經部份共2426字,德經部份為3041字。
至於1993年的郭店簡本《老子》,不但章序和傳世本與通行本完全不相同,既不分章,也無「道經」、「德經」的區分,它們同時是分別鈔寫在三種形制不同的竹簡上,其內容除第一種與第三種有相當於傳本《老子》第十章的幾十字雷同外,俱不相重[1]。學者多稱之為甲本、乙本、丙本。甲本共1090字,乙本389字,丙本270字,都是殘而不完的不足本。而與帛本《老子》雖有不同;但,相較之下,與傳世本關係更遠。學者據帛本以補齊其殘,甲本仍可補16字,乙本46字,丙本20字。甲本鈔寫屬於帛本「德經」的有十一章,屬於「道經」的有九章;乙本共鈔寫《老子》九章;丙本僅鈔寫《老子》五章。學者甚至認為竹簡《老子》嚴格說來,只能視作其後《老子》編輯的原始資料,卻又不是太完善的文本,因為其中誤字、脫文仍然不少。竹簡《老子》的出現,說明了(1)《老子》的原始資料至少在戰國初期已經以不定型的方式在流傳,而有了不同的鈔本。(2)竹簡《老子》和帛本《老子》儘管編定形態不一;但,可能鈔自同一來源的資料[2],因此,它的內容表現出與帛本《老子》較多的相同。
(二)黃老帛書
在馬王堆三號漢墓中,與隸體帛書《老子》合置在一起的,有被蘭指稱為《黃帝四經》的四卷黃老帛書,依它們各自原本的篇題,稱為〈經法〉、〈十大經〉、〈稱〉、〈道原〉。〈經法〉全篇充滿了道、法、刑名理論;〈十大經〉依託黃帝與其臣力黑(牧)、太山稽等人之答問,論述陰陽刑德政論;〈稱〉是充滿道法色彩的格言集錦;〈道原〉460多字,論述「道」的體貌、性徵與功能,與《淮南子‧原道》的表述有相當的類似處。這四篇文獻的出土,由於和隸體《老子》合鈔,該墓下葬於漢文帝時代,因此被認定為「黃老合卷」,亦即西漢「黃老治術」背後的理論內容。
這些文獻理論的發現,不但揭開了西漢黃老治術的神祕面紗,了解「清靜無為,與民休息」背後,支撐、運作這個治術的真正內容,原來是一種以刑名為核心,道、法結合的政術,也因而掀起了治身、治國一體通貫的黃老之學研究的熱潮。輻射所及,帶動了黃老相關理論所記載的傳世典籍,若《管子》四篇、《呂氏春秋》、《淮南子》中某些道家理論研究的熱潮。以上是相關於治國部份的思想研究。至於治身部份,則在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多種古醫書、房中養生書。在出土的600多枚竹木簡中,至少就有三分之一,約220枚為古醫書,它們包括:〈十問〉、〈合陰陽〉、〈雜禁方〉、〈天下至道談〉、多種經脈書……等十五種古醫書。拿它們和西漢有名醫典《黃帝內經》,或甚至是《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想爾注》、《太平經》中的養生理論相參研,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先秦兩漢方技之學與貴族養生術的大致內容,及其如何由黃老養生術轉化為道教養生術的重要理論。
(三)〈太一生水〉與〈亙先〉
與郭店竹簡《老子》同時出土的,另有一篇被命名為〈大一生水〉的道家文獻。它有別於中國哲學傳統氣化生成論的水生觀,震驚了全世界的漢學界,也帶動了研究的熱潮。短短的4支簡,300多字,研究討論的資料,至少在六、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