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
通贯古今,回翔文史——
最新热门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與貢獻

时间:2009-7-24 13:49:40  来源:不详
nbsp;     要之,多種古本《周易》及其附鈔卷的出土,讓我們對先秦《周易》的本貌、《易》學的傳承與推廣、《易》義的推衍與應用情況,有了更豐富的資料,更多重而深入的了解。
四、結論
近三十年來,隨著一連串戰國楚墓儒、道古佚文獻的大量出土,讓我們對戰國時期南方楚地學術思想的發展與流行狀況,有了不同於以往的了解。一次又一次儒、道文獻合卷並鈔,或同匣共置,說明了至少在南方楚地,儒道兩家學說的傳播是齊頭並進的,而非壁壘分明、勢同水火。尤其不同鈔本的《老子》與〈五行〉、〈緇衣〉一再出現在不同的墓葬中,更可以確定,在戰國的某段時期,儒、道兩家的某些文獻,在南方楚地且是流行要典;老子的寫定年代,比一般推定的戰國中、晚期要早,因此,在墓葬的紀元前300年左右已成國際要籍,而有多種鈔本在流傳。。
就道家思想言,簡本老子未出土前,中國思想研究者咸認為儒家推崇仁義,道家反對仁義,因為今本《老子》第十九章「絕聖去智」、「絕仁棄義」;但郭店簡本《老子》卻作「絕智去辯」、「絕偽棄詐」,並不見任何反對仁義的文字,它反對的是智、辯、偽、詐[16]。這和整部《道德經》崇尚自然真樸,反對智巧,主無言,觀點是一致的,和第八章「與善仁」 的說法也無牴觸。這對儒、道思想之是否對立,有了更寬闊思考空間。定州竹簡《文子》的出土,證明了先秦確有《文子》一書,它和傳世本《文子》不大相同;和《淮南子》,就目前情況看來,似乎也沒什麼關係。〈太一生水〉與 〈亙先〉的出土,證明了中國古代宇宙生成論存在著多元說法。
其次,就道家思想言,大量儒家古佚文獻的出土,使得儒家由孔子之後,以迄戰國中晚期,孟、荀以外的後儒思想學說,比如七十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理論,得以展現,或有了尋索的依據。從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流傳在南方楚地的這些後儒之作,和傳世的《小戴禮記》,甚至《孟子》、《荀子》,內容雖多相呼應,卻不盡脗合。今後對於孔、孟所最推崇的仁、義兩德,在後儒德目中的列序與地位,及其是否強調「自覺性」的問題,都可以重新再作思考。


 
[1] 參見崔仁義《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序》,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初版。
[2] 參見丁原植《郭店楚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序》,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3] 上博簡雖係購自古物店,非官方與學者親掘而得,然根據可靠消息,來源和郭店簡差不多,係出戰國楚墓,故斷其寫成時代至遲為戰國以前。
[4] 有關兩篇〈五行〉之思想內容,個人已於〈從郭店竹簡〈五行〉檢視帛書〈五行〉說文對經文的依違情況〉中討論過,此不細論。該論文宣讀於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系所主辦之「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研究」兩岸學術會議,1999年元月15-17日,後收入會後論文集,1999年4月出版,及《哲學與文化》月刊26卷第5期,1999年5月出刊。
[5] 參見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頁13~14,台北萬卷樓,2002年3月初版。
[6] 參見劉信芳《孔子詩論述學》頁3~5,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
[7] 參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頁213~214張光裕〈說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8] 同見註7,頁249,李零之說。
[9] 參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頁26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0] 參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頁16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1] 同見注9,頁173。
[12] 同見注9,頁219。
[13] 同見注9,頁242。
[14] 同見注8,頁134~135。
[15] 見駢宇騫、段書安編著《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頁35、37,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4月出版。
[16] 參見陳鼓應〈初讀簡本《老子》〉,「郭店老子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達慕斯大學1998年5月22~26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