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
通贯古今,回翔文史——
最新热门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與貢獻

时间:2009-7-24 13:49:40  来源:不详
是很好的資料呈現。其中的〈性自命出〉因為涉及對「性情」的詳細論述,尤其是對「情」如何變化、轉換的細膩描繪,對真「情」的重視與強調,乃至對「樂」教功能的敷寫,在在令人驚豔,也令人見識到儒家禮樂教化的另一面。因此,所引起的討論特別多。其自標重「人道」、重「心術」之立場,重「禮」、「樂」、重「義」,而不重「仁」,以「義」為「性」、「情」陶教之「終」,以「義」為群善之「蕝」(聚),在在令人肯定其所謂之「道」、「人道」正是指的以「義」為裁斷依據之「禮」,換言之,這正是一篇敷論「性」、「情」與「禮教」,亦即重視「禮教」須由「性」、由「情」的重要文獻。推論作者為儒門傳樂的公孫尼子者,恐須重新思考。
此外,〈六德〉對於三親、五倫之間的關係,親與義衝突之際的抉擇與裁斷,以及對血緣重視的深入剖析與處理,皆令人對儒家的倫理道德說有更深一層的領會。〈魯穆公問子思〉中,子思以犯顏直諫為忠臣,以為君殺身為「交爵祿」,更令人在《孟子》的「盜賊」、「寇讎」、「說大人則藐之」等章之外,對於儒家學說中的某些堅持,有更多的了解與敬意。郭店十四篇儒簡所呈現的,就是儒家禮樂、人倫之教的重點展現。
(三)上博已刊行之二十種儒簡
1994年繼郭店十多篇儒簡之後,上海博物館購自香港文物市場的大批竹簡又被發現了。它们預計分十冊刊行,十年來已陸續刊行了四冊,第一冊共發表三篇,依次是〈孔子詩論〉、〈緇衣〉、〈性情論〉;第二冊共發表六篇,依次是〈民之父母〉、〈子羔〉、〈魯邦大旱〉、〈從政(甲篇、乙篇)〉、〈昔者君老〉、〈容成氏〉;第三冊共發表四篇,依次是〈周易〉、〈仲弓〉、〈亙先〉、〈彭祖〉;第四冊共發表七篇,依次是〈采風曲目〉、〈逸詩〉、〈昭王毀室〉、〈柬大王泊旱〉、〈內豊〉、〈相邦之道〉、〈曹沫之陳〉。其中除〈緇衣〉重出於今本小戴《禮記》外,餘皆前此未見之古佚文獻。
〈孔子詩論〉為即今所能見,中國最早有關詩學理論的著作,共29簡,其論詩的順序,有別於傳世本《詩經》風、雅、頌之序,而為頌、雅(大夏(雅)、小夏(雅))、邦風。李零說,它應該是〈子羔〉的一部份,和前面述子羔問孔子三王之教的15支簡,與後面被名為〈魯邦大旱〉的16支簡合為一,稱〈子羔〉,才恰當[5]。因為,今所見〈孔子詩論〉開頭的「……行此者,其有不王者乎?」應是〈子羔〉前部分問三王之教的殘留。而〈子羔〉與〈魯邦大旱〉如今都被編列入第二冊。〈孔子詩論〉的論述結構,先有對《詩》的整體論說,再有依次對頌、大夏(雅)、小夏(雅)、邦風各篇思想內容、特點的概說,與對某些篇章的特殊評論,最後又有類似於「綜論」性的述說。根據〈孔子詩論〉的論述,〈頌〉反映了先王功德的「平德」,〈大雅〉反應周應天命的盛德,〈小雅〉反應周「德」之衰,〈邦風〉反映了「大斂材」的社會狀況,可以「觀人俗」。〈孔子詩論〉的出土,使我們對於孔子的文學思想有較全面的了解,對於中國文學史、文學理論,乃至於儒家思想中的詩教思想,都有重要的貢獻。劉信芳說,它的內容應該包括了子夏對孔子詩學理論的解說與闡發,其寫成應以「儒分為八」為其思想文化背景[6]。
第二冊的〈民之父母〉共14簡,藉子貢對孔子之提問,孔子對答,提出為民父母之道,在「達禮樂之源」,以「至五至」,「行三亡」,「以皇于天下」。篇中尤其用力闡述所謂「五至」、「三亡」之道,乃是透過無形式、超越形式的心、志,去推闡禮、樂之教於全天下。因此所謂「達禮樂之源」的為民父母之道,說穿了,其實是指(1)能深切明瞭「心志」於推行政治之重要性,並妥善發揮施用。(2)「禮樂」是「為民父母」推行政教的主要內容。(3)「禮樂」非僅形式,其根源在超越形式的「心志」。
〈子羔〉共14支簡,295字,記述孔子答子羔問堯、舜、禹、契、后稷之事。由於抄寫形跡與〈孔子詩論〉及〈魯邦大旱〉一致,因此被李零認為是三合一之作。〈子羔〉兩字出現在第五簡背面,應是篇題。內容藉孔子之口載述堯舜的盛德及其禪讓的事蹟,並禹、契、后稷的感生神話。其將堯、舜與禹、契、稷排列成遠古帝系的情況,為傳世之先秦東周文獻中所不曾見。
〈魯邦大旱〉共6支簡,208字,記載魯哀公十五年魯國發生大旱,哀公問孔子禦旱之策,孔子反對用圭幣禱祭求雨,而提出加強刑德之治,並與子貢析論其事。其內容表現了恐子應對天災時,強烈的人文觀。
〈從政〉有甲、乙兩篇,內容殘斷頗甚,通篇文意很難順利連貫。甲篇共18支簡,519字;乙篇共6支簡,僅140字,合共659字。〈從政〉內容多言「從政」應有之道德與行為標準,而有所謂「敦五德、固三折(誓)、除十怨」。其所謂「五德」,係指「寬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