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
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
在战争罪责与民族自豪之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唐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十年来国内魏晋南北朝乡
五十年来中国港台地区的
通贯古今,回翔文史——
最新热门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與貢獻

时间:2009-7-24 13:49:40  来源:不详
400字,殘缺太甚,論述五行與德、聖、智的關聯。〈五行〉共5400多字,論述仁、義、禮、智、聖五德由衷發「思」以培成的進程;換言之,亦即士君子如何透過「思」與「慎獨」的工夫,殷憂以啟德臻聖,以及君子、志士、賢者的界定等議題,乃至以「氣」論「德」。一般推為思孟學派的作品,卻與孟子的仁內義外主張不盡相同。特殊的是,其後,它又重見於郭店楚墓竹簡群中。所不同的,郭店簡本〈五行〉1285字,有「經」無「說」,馬王堆帛書〈五行〉5400多字,有「經」有「說」,「說」文的作者思想更貼近《孟子》,對「義」的強調更重,「經」文則無如此偏倚[4]。
    〈五行〉的出土,解決了中國哲學史上一段久疑未決的公案,那就是,在《荀子‧非十二子》裡,原本批評《孟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歷來學者為此,在「荀子誤批」與「陰陽家和儒家淵源深厚」兩種揣測中擺盪討論,久久無解。因為遍索有關孟子思想的一切載述,從未見其有相關於陰陽或五行(木、火、土、金、水)的論述。而《史記‧孟荀列傳》則不但將陰陽家的鄒衍納入記載,根據其記載,鄒衍且是先合儒,後轉入陰陽;先倡仁義,不見成效,才轉而衍論大九州與五德終始的王權遞嬗說,符合了當代人君的心理需求,才開拓出廣大市場而走紅。如此的史載,更加深了陰陽家與儒家淵源深厚的揣測。至帛書〈五行〉與竹簡〈五行〉出土後,終知此「五行」乃是仁、義、禮、智、聖「五德之行」,非木、火、土、金、水「五行」。此「五行」與彼「五行」其後雖有如漢儒董仲舒等人的比附搭配,可以合為一體;然在這兩篇文獻中,不論有「說」的竹簡〈五行〉,或無「說」的帛書〈五行〉,從頭到尾純是儒家成德臻聖之事,一點也不涉及木、火、土、金、水,或任何與陰陽家相關之思想觀點,因此應可解千古之懸案。而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儒家這簡帛兩種〈五行〉文獻中,仁、義、禮、智、聖「五德」的「五行」雖然和鄒衍「五德終始」的「五行」不同,和道家文獻《文子》中的「五行」卻是相合的,都指仁、義、禮、智、聖之道德,一無涉及其他。這是否意味著,儒家這仁、義、禮、智、聖五德之目,在先秦某個時代或戰國,已成定說?
(二)郭店楚墓十餘種儒簡
  在荊門郭店村戰國楚墓中,與竹簡《老子》、〈太一生水〉、及竹簡〈五行〉一起出土的,另有十幾種儒簡,其中除了〈緇衣〉重見於傳世本小戴《禮記》外,其餘的,都是未曾面世的古佚文獻。而竹簡〈緇衣〉,相較於傳世本小戴《禮記》中的〈緇衣〉,少了403字。小戴《禮記‧緇衣》中多出的,應是漢代人的增添。這十多種儒簡的篇名與內容,依次是:
(1)〈成之聞之〉:971字,主論反己正身,以順天常,兼及六位三親(父子、夫婦、君臣)的人倫關係。(2)〈六德〉:924字,討論封建宗法下的人倫三綱,所謂六位(父子、夫婦、君臣)及其所屬的職(教、孝、率、從、使、事)與德(聖、仁、智、信、義、忠)。(3)〈尊德義〉:897字,闡述為君治政之道,研論教(禮、樂)、道(人道)為先,率民以德之理。(4)〈唐虞之道〉:726字,推崇堯舜之禪讓與愛親尊賢之理,兼及時、命。(5)〈語叢四〉:405字,討論慎言、知賢與用賢之理,指涉對象當然是有位之君,仍是外王之論。(6)〈窮達以時〉:306字,討論天(時、命、遇)與人(才、性、德)之間未必相應的現象,而歸結於天勝人。(7)〈忠信之道〉:259字,暢論忠信臨民之理。(8)〈語叢一〉697字,〈語叢二〉351字,〈語叢三〉472字,多語意獨立之短句,類似格言集錦。〈語叢二〉討論性與欲及其孳生。〈語叢一〉與〈語叢三〉句意多重複而瑣碎,以人為貴,而涉及仁、義、禮、樂、天命與性。最短的〈魯穆公問子思〉151字,談忠臣貴能諫之理。
要之,十四篇儒簡,除〈性自命出〉專論心、性、情,〈五行〉專論臻聖成德,〈六德〉專論人倫,〈語叢一~三〉多為重複或補充各篇之內容外,其餘九篇,從最短的〈魯穆公問子思〉,到較長的〈緇衣〉,談的都是外王之道。如果真從選教儲君的相關教材這一角度來看待這十四篇儒簡的內容,則從對內在心、性、情、志的深入了解,臻聖成德的功夫過程,到親親尊尊,內外人倫的層次規範,時命際遇的體悟,終至以身立教,尊賢上德、愛民、正民的基本原則,一應俱全,立教治政的外王內容居多。
這十幾種儒簡原無篇題,茲依整理小組之命稱如上,其後學者或有更易,以其本無篇題,無以確知孰是孰非,故不多論,仍沿其舊。唯其中的〈性自命出〉,其後又重見於上海博物館購自香港文物市場的大批竹簡中,然篇名已有註記,稱〈性情論〉。這批儒簡的出土,除了又一次帶動戰國楚文字研究的熱潮之外,在中國思想史上,它被視作孔子之後,紀元前300年以前,後儒之作。對於荀子、孟子之外,先秦,尤其是戰國早中期以前的儒學發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