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
子思生卒年代考释
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
始 者 近 情   终 者 近
最新热门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时间:2009-7-24 13:49:43  来源:不详
今文,后者为古文。所谓“郑氏注”本,并未著明“郑玄”之名,此“郑氏”究竟为谁,不得而知。自荀昶坐实为郑玄,学者多有从其说者。但此本不见载于《郑志》,立义与郑玄所注其它各经也不同,故颇有疑之者。孔传本出自刘炫,《隋书》疑其为伪作。唐开元七年三月,玄宗诏令群儒质定。刘知几与司马贞相为辩难。刘氏主古文,“立十二验以驳郑”;司马贞主今文,指责“《闺门章》文句凡鄙,《庶人章》割裂旧文”(《唐会要》),并举注文的种种不类以反驳。后因玄宗开元御注用今文,故今文大行而古文几致中绝。至,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朱熹《孝经刊误》皆用古文,学者遂又转而从孔氏古文。
开元七年的争论重点,原本是《孝经》两种注本的真伪,而非《孝经》本身。今文《孝经》传授端绪明晰,据赵岐《孟子题辞》,“孝文皇帝欲广游学之路,《论语》、《孝经》、《孟子》、《尔雅》皆置博士”,是汉文帝时今文《孝经》已立博士,多有通习者。汉初传十八章今文者,有长孙氏、博士江翁、少府后苍、谏大夫翼奉、安昌侯张禹,“各自名家”。( 《汉书·艺文志》)其真实可信,无可置疑,故刘知几不置一词。但司马贞对《闺门章》、《庶人章》的批评,却已是由注升格为对古文《孝经》本身的怀疑,影响很大,后世颇有踵其说者。
1732年(雍正十年,日本享保十七年),日人大宰纯刊刻古文《孝经》孔传,其后传入中国。由吐鲁番出土文书可知,此书使用了北朝及隋唐的俗字;书中又有用隶书笔法写定的古文,可能与天宝三年唐玄宗诏令卫苞将古文《尚书》改写为今文有关。经研究,此本出自足利本,而足利本传入日本的时代,很可能在隋唐之际(说详胡平生《日本〈古文孝经〉孔传的真伪问题》,《文史》二十三辑)。换言之,此本乃隋唐之际传入日本的古文《孝经》孔传,绝非秦汉伪作。但学术界对古文《孝经》依然疑信参半。
近代学者王正己作《孝经今考》(《古史辨》第四册,本文所引王正己语均出此文),对今、古文《孝经》的可信性全面辩难,认为今文《孝经》出于战国末孟子门弟子的伪托;孔壁所出无古文《孝经》;古文《孝经》“乃(刘)向前无名氏之托今文而作的”,是伪中之伪。王氏将今、古文《孝经》的文字详加比较,提出如下古文《孝经》作伪的证据:(1)古文比今文所少者二十二个语助词“也”字,以及“故”、“而”、“其”、“子”、“之”各一字。王氏云:“省去了这些‘也’字,读起来倒反觉得不古,有时语气简直落不下。若同今文比较一读,一定知其为故意矫揉造作的。”(2)“古文比今文所多的,多半是无关紧要的代名词,在意义上不占重要位置”,如“其”、“此”、“所”、“子”等。(3)“古今文所不同的,不过是字之改装换样而已,意义绝对一样”,如“勿”作“无”,“而”作“则”,“是故”作“是以”,“弗”作“不”等。(4)由引书的例证看,《吕览·察微》引《孝经》,有“也”字,乃属今文,古文无“也”字,足证汉前无古文。 
为证成其说,王氏不惮繁举,对今、古文异同,详加罗列,如: 
○今文:教之所由生也。 
  古文:教之所由生。 
○今文:盖天子之孝也。 
  古文:盖天子之孝。 
以上属王氏所举之(1),即古文省“也”字之例。 
○今文:无念尔祖。 
  古文:勿念尔祖。 
○今文:然后能保其禄位。 
  古文:然后能保其爵禄。 
○今文:是以行成于内。 
  古文:是故行成于内。 
○今文: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 
        思可乐。 
  古文:不在于善,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所不贵。君子则不然,言斯可道,行斯 
        可乐。 
以上属王氏所举之(2)(3),即“无关紧要的代名词”、“字之改装换样”之例。如此之类,恕不尽举。古文作伪,王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