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论子思学派对礼的理论诠
子思生卒年代考释
庄子思想中的道、一、气
始 者 近 情   终 者 近
最新热门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时间:2009-7-24 13:49:43  来源:不详
,而《史记》称《晋世家》也。”耐人寻味的是,今本《缁衣》、《表记》引《吕刑》之文,亦称“《甫刑》”。《孝经》引《甫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诗》“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语,也为《缁衣》所引,恐更非“巧合”所能解释。
或问,《孝经》文例与《缁衣》等篇如此相似,是否有汉儒仿冒《缁衣》作《孝经》的可能呢?回答是否定的。如前所述,《孝经》在汉初即已立博士,长孙氏、江氏、后氏、翼氏等各自名家,而古文《记》百三十一篇之出,在武帝时之鲁壁,远在其后,此其一。《吕氏春秋》已两引《诸侯章》、《天子章》之语,则至迟在战国末,《孝经》已成书,此其二。因此,《孝经》与《缁衣》诸篇的文例,在战国时期就已流行过。由于楚简《缁衣》的出土,使上述判断得一强证。
郭店楚简《缁衣》引《诗》、《书》的体例,比今本《缁衣》更为规范。楚简《缁衣》凡二十三章,每章均以“子曰”起首,章末引《诗》、《书》,无一例外,此当为《缁衣》的原貌。可见,《缁衣》于“子曰”后引《诗》、《书》的体例,早在战国即已成定式。
    《孝经》引《诗》的方式与《缁衣》也十分相近。《孝经》引《诗》凡十次,《开宗明义章》引《大雅·文王》、《诸侯章》引《小雅·小旻》、《卿大夫章》引《大雅·烝民》、《士章》引《小雅·小宛》、《三才章》引《小雅·节南山》、《孝治章》引《大雅·抑》、《圣治章》引《曹风·鳲鸠》、《广至德章》引《大雅·河酌》、《感应章》引《大雅·文王有声》、《事君章》引《小雅·隰桑》,除《开宗明义章》称“大雅云”外,均称“诗云”。今本《缁衣》引《诗》凡二十二,称“《诗》云”者十六,称“《大雅》曰”者三,称“《小雅》曰”者二,称“《葛覃》曰”者一。楚简《缁衣》引《诗》凡二十三,称“《诗》云”者十九,称“《大雅》云”、“《小雅》云”者各二。两者相较,楚简称“《诗》云”多于今本,正与《孝经》相合。
《孝经》体例与《缁衣》等篇如此贴近,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应该是同一个作者或作者群、在大体相近的时代完成的作品。 
以上,通过文风体例对七十子的有关作品进行了系联,现在我们可以进而推定作者。《中庸》为子思所作,历来无大的争议。《史记孔子世家》云:“子思作《中庸》。”郑玄《目录》云:“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绍明圣祖之德。”《缁衣》等其它三篇的作者,传统的说法有二,一说为公孙尼子,一说为子思。《经典释文》引刘瓛云:“《缁衣》,公孙尼子作。”因《表记》、《坊记》体例与之相同,故论者多以为三篇同出公孙尼子之手。但刘瓛之说,不知所据。 
公孙尼子者,亦未知何人。《汉书·艺文志》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注云:“七十子之弟子。”《韩非子·显学》举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内有公孙氏之儒(顾广圻校本删“公”字,云“孙,孙卿也。”)《隋书·音乐志》、《史记·乐书》正义,均云《乐记》为公孙尼子尼子撰次。但是《乐记》体例与《缁衣》等篇判然有别,很难想象两者同出于一人之手。《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
公孙之养气曰:“里藏泰实则气不通,太虚则气不足,热胜则气□,寒胜则气□,泰劳则气不入,泰佚则气宛至,怒则气高,喜则气散,忧则气狂,惧则气慑。凡此十者,气之害也,而皆生于不中和。故君子怒则反中而自说于和,喜则反中而自收之以正,忧则反中而舒之以薏,惧则反中而实之以精。” 
《御览》四百六十七引公孙尼子曰“君子怒则自说以和,喜则收之以正”,与此正同,故学者多认定此语为公孙尼子之言。其语颇类养生家言,文字风格与《缁衣》等篇也截然不同。所以我们不从公孙尼子作《缁衣》等篇之说。 
以《缁衣》等篇为子思所作,首倡于沈约。《隋书·音乐志》引沈约云:“《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子思子作。”《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班固注:“名伋,孔子孙,为鲁穆公师。”《隋书》、《唐书》之《艺文志》均有“《子思子》七卷”。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曾加引用。今本《礼记》之《坊记》、《中庸》、《表记》、《缁衣》四篇,次第相接,体例相同。陈梦家先生指出:马总《意林》引《子思子》见于《表记》、《缁衣》者各一条,《太平御览》四○三引《子思子》见于《表记》者一条,《史记·平津侯列传》索隐引《子思子》见于《中庸》者一条,《后汉书·朱穆传》注引《子思子》见于《中庸》者一条,《文选》卷五十一王子渊《四书讲德论》注引《子思子》见于《缁衣》者一条。(陈梦家《尚书通论》29页,商务印书馆,1957。本文引陈梦家语均出此篇)可见,《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等四篇,原皆为《子思子》所有。
李学勤先生指出,郭店楚简的“《缁衣》、《五行》和《鲁穆公》都应属于《子思子》。”(《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