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中西方上古社会的平
对上古人口土地情况的估
中国上古国家的产生及特
青铜之路:上古西东文化
中国上古帝王的农神色彩
孔子何以赞美《齐风·猗
从上博简《民之父母》“
鲁文化在中国上古区域文
最新热门    
 
从上古神话的流变看《楚辞》中的神话材料

时间:2009-7-24 13:49:50  来源:不详
  第一,他指出:“至有殷一代最突出者,莫过于先王中之王该、王季、恒、昏微诸世事实……屈子所传殷之史事,与甲文相中……而三代争牧之故事,原原本本,载无遗策,且其事至朴质,有合于三代初期社会情实,而北土皆削而不载。”按《山海经·大荒东经》“因民国”条郭璞注引《竹书纪年》:“殷侯王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帛系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攻有易,灭之。遂杀其君帛系臣。”虽未涉及王恒,但亦非“北土皆削而不载”明甚。
  第二,姜先生又以为:“殷人尊食尹于汤之宗绪一事,又为儒者所不言。”然考《商颂·长发》为祀汤之诗,其末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又《吕览·慎大览》:“祖伊尹,世世享商。”《竹书纪年》沃丁八年:“祠保衡。”故“尊食宗绪”之事,既非“为儒者所不言”,亦为当时南北通话无疑。再参之姜先生“屈文记成汤事亦至详尽,大体合于儒家者多”,“殷高宗时梦得傅说,《离骚》、《九章》与‘吕望鼓刀’、‘遭周文而得举’相提并论……惟屈子所传说,事与《尚书》、《孟子》无差池,”“而‘玄鸟生商’亦至为煊耀,然与《诗·玄鸟》同”,“大体自周以来诸史实与齐、鲁、三晋差距较短,虽详略有异,或褒贬不同,但在所述情节上却出入不大。就“史实之异”这一点而言,“楚与齐鲁三晋之别”,着实是难以令人“彰明不疑”的。而“三晋所传,略得与南楚相仿”之语,却庶几道出了事实真相,其原因究竟何在,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考古学界近年来对楚文化构成的文化因素分析,还是从对《楚辞》神话人物及故事情节与“北土所传”的对照分析角度来看,只要不将“北土所传”误解为“儒家所传”,则在《楚辞》的神话背景及其传承问题上,“中土流传论”较之“本楚论”似乎更为符合历史事实。

三、对楚神话背景源流的具体分析

  既然近年来考古学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业已证明楚文化是由多支早期文化汇聚而成的,所以很难设想《楚辞》中所载录的神话传说会有单一的源头。因而泛泛地探讨《楚辞》神话的渊源关系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使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具体、准确,不妨借用童书业先生《春秋史》一书首创的将楚王族与楚地土著区别对待的作法,将《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划分为楚王室族源神话与楚地传承神话两大基本类型。楚地传承的神话还可以具体划分为楚地中原移民传承和楚地土著传承两个部分。但是,《楚辞》所载录的最富于故事性的神话传说人物大体均见于中原所传的古史传说,而其余的故事性不强的部分,除非具有可信度较高的背景材料,否则其族属一般是很难得到确认的。楚王族族源神话与楚王族的族源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在这一问题上,历来存在着种种不同观点:或以为其与夏同源于西北的羌人集团,或以为其源于东方的夷人集团,大抵都是依据楚祖祝融与炎帝或高阳的关系来立论的。但文献记载传闻异辞,炎帝、颛顼分属于哪一文化集团尚未得到确认,甚至《楚辞》中的“高阳”与颛顼的关系依然含混不清,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探讨的实际价值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在上古神话中,类似楚王室族源神话的这种谱系混乱的现象绝不是个别的。
  就《山海经》一书而言,其所收录的黄帝、炎帝、帝俊、颛顼等几个神谱间,几乎都有程度不等的相互重叠。这种神谱间的相互重叠,与地貌学中水系间的相互“袭夺”现象有共同之处。即当某一谱系不断发展壮大之际,将别一谱系的部分乃至全部纳入本谱系之中。当这种“袭夺”发生前后两种状态均被录入典籍之后,于是就产生了两个神谱间的相互重叠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早于这种“袭夺”发生的旁证材料,则相互重叠部分的归属就很难确定。
  如“胲作服牛”之胲(即王亥),如若没有甲骨文的揭发,或许就此坐定了黄帝臣子的位子也未可知。而在楚王室族源神话上,却恰恰缺少这种旁证材料。因而无论对这几种异说做何去取,也很难就所有的记载都做出一个较为圆满的解答。事实上,只要变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现,上古帝系间的相互重叠现象,与诸神间的“角色移位”具有同构关系。
  所谓“角色移位”,按照谢选骏同志的解释,即指“神话角色在不同记叙中的不固定,如同一类神话事件,往往被附会到不同的神话人物身上,同一名号之下的神,却常常具有不同的身分与职能。”以《山海经》中的帝“俊”为例,章炳麟先生在其《检论》卷二“尊史”条中就曾指出过这种移位现象:“帝俊生中容,高阳也;帝俊生帝喾,则少典也;帝俊生黑齿,姜姓,则神农也;帝俊妻娥皇,则虞舜也;帝俊生季、后稷,则高辛也。”
  如果将秦汉间的孑书中的记载相互比对,相信一定还能举出更多的例证。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将其归咎于古人著书时疏于核验,一是将其归因于神的分化。归因于古人著书时的疏于核验,必须以古代存在着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