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從三種律文的頒行年代談
对“历史主义批判”一文
刘基的病及对其诗文的影
关于《何止 唐伯虎故居
历史论文写作方法教研实
历史论文写作方法教研实
历史论文写作方法教研实
命题研究历史小论文的解
历史论文写作方法教研实
近年来国外对古代突厥碑
最新热门    
 
论柯文的“中国中心观”

时间:2009-7-24 13:49:59  来源:不详
sp;美国中国史学界还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他们虽注意到“传统”与“现代”的连续,也 主张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和思想文化中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因,但在具体历史的叙述和分 析中,却常常套用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学术规范。最为典型的是,一些学者试图借用西方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和“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的概念来建构中国历史 的解释模式,提出中国在前近代虽然没有形成市民社会,但在19世纪末期,已经发展出 类似欧洲资产阶级出现时特有的一些“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的现象。①(注:其 代表作有:Mary B.Rankin,Elite Activism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Stanford 1981);William Rowe,Hankow:Commerce and Society in a Chinese City(S tanford,1984);David Strand,Rickshaw Beijing: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Berkeley,1989)等。)
    柯文认为,这是美国中国史研究领域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问题。它说明美国的中国史研 究领域在超越了视中国自身无力创造现代社会这一偏见后,又在无意中对中国历史形成 了另一种偏见——中国历史只有那些符合西方现代化定义的发展轨迹才值得研究。历史 学家要从“囚禁在自己的近代经验的狭隘牢笼中”解放出来,惟一可行的办法是“根本 放弃近代化理论的整套术语(特别是‘传统’与‘近代’的概念),寻求另外一种西方中 心较少的方法”,来描绘中国的近世史。[1](p81)正鉴于此,柯文在书中采用“近世” (recent)来统称19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而不是“近代”一词。他解释说:“我对研究 中国史时采用‘近代’一词深感不妥,即使作为纯粹的用词,也是如此。因此,在可能 的情况下我宁可使用诸如‘近世’一词或者‘1800年后’这类词语。”[1](p2)
    综上所述,柯文的“中国中心观”集中反映了他对于超越西方所界说的“现代性”是 如何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这一理念的执著追求。也正是由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问 题上有了这些全新的概念和看法,强调了“传统”对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突出了中国史研究中中国的历史主体地位,才使他倾心于从中国的内部“传统”来考 察中国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超越“传统与现代性”是柯文中国史观的理论出发点 和实质之所在。

三 “中国中心观”的内在矛盾
    长期以来,西方学界对非西方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解,总是抱着某种固定的偏见。他们 完全忽视非西方国家在走向“现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路径及其特点,认为西方发 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正是非西方国家将要走的道路。相对于这种历史观,柯文的中国史观 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他针对西方中心史观的流弊,力求摆脱“殖民地史”的框架,反对 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主张从中国社会内部自身的特质出发探索历 史发展的进程,对美国中国史研究起了真正的思想解放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观和历史视野的限制,柯文未能科学地把握住“传统”与“现代”这 对关系,过分强调内部因素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结果导致了“中国中心观”内在 理路的紧张。
    应当肯定,中国早在西方到来之前已出现了某些新的发展趋向。代出现重大的技术 进步;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努力开拓向海洋的发展;以及明清时期经济日益货币化等现 象,都可以被一些史家用来说明中国早在西力东渐之前就已经有了向“现代”社会转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