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尹湾汉墓遣策札记
汉代上计制度论考——兼
尹湾汉墓简牍研究述评
从尹湾汉墓名谒木牍谈关
《尹湾汉墓简牍》中有关
山东洛庄汉墓11件被盗
烟雨三峡汉墓与宋城(四
烟雨三峡汉墓与汉赋(十
张家山汉墓竹简研究述评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典型
最新热门    
 
尹湾汉墓新出《集簿》考述

时间:2009-7-24 13:50:05  来源:不详
?)四万二千七百五十二获流。”
  这是有关东海郡口数和获流口数的总计。所谓“获流”,疑指流民返回重新占著户籍。《汉书》卷八《宣帝纪》地节三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虞犹不能以化天下。今胶东相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其秩成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东海郡该年度获流11662户,合42752口,其数量已相当不少。

  第十二行:“提封五十一万二千九十二顷八十五亩二□……人。如前。”

  这是有关东海郡垦田顷亩数的总计。所谓“提封”,一说意即通共,谓举其总数言之。《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注引《李奇》:“提,举也,举四封之内也。”王先谦补注引王念孙:“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或说提封,指管辖的封疆。

  第十三行:“□国邑居园田廿一万一千六百五十二□□十九万百卅二……卅五(?)万九千六……长生。”

  这是有关东海郡□国邑居园田顷亩数的总计。因牍文残缺和漫漶不清,文意不能通读。文末“长生”两字,亦未知何解?“园田”亦见于文献记载。《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百僚用度各有数,君不量多少,一听群下言,用度不足,奏请一切增赋,税城郭堧及园田,过更,算马牛羊,增益盐铁,变更无常。”即是其证。

  第十四行:“种宿麦十万七千三百□十□顷,多前千九百廿顷八十二亩。”

  这是有关东海郡秋种小麦顷亩数的总计和年度种植面积增长数。所谓“宿麦”,是指隔年才熟的麦。《汉书》卷六《武帝纪》:“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卅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廿六。”

  这是有关东海郡男子、女子人数的总计和女子年度增长数。根据这一行的统计,东海郡的男子比女子多17932人,女子比上一年度增长7926人,但男子和女子人数的和为1394196人,比第十一行所统计的东海郡口数1397343人少3147人,未如何故?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六岁以下廿六万二千五百八十八,凡廿九万六千四百五十九。”

  这是有关东海郡年龄80岁以上和6岁以下人数的分计和总计。根据这一行的统计,该年度年龄在80岁以上(含80岁)、6岁以下(含6岁)的老、小共计296459人,约占整个东海郡总人数1/5强。可能这一部分人,均被免除征收以人口为对象的诸如口赋、算赋、更赋等赋税和服役。与此同时,在法律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区别对待。《汉书·平帝纪》:元始四年春正月,诏曰:“盖夫妇正则父子亲,人伦定矣。前诏有司复贞妇,归女徒,诚欲以防邪辟,全贞信。及眊悼之人刑罚所不加,圣王之制也。惟苛暴吏多拘系犯法者亲属,妇女老弱,构怨伤化,百姓苦之。其明敕白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岁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系。其当验者,即验问。定著令。”师古曰:“八十曰眊,七年曰悼。眊者老称,言其昏暗也。悼者,未成为人,于其死亡,可哀悼也。”可资印证。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百七十人,年七十以上受杖二千八百廿三人,凡万四千四百九十三,多前七百一十八。”

  这是有关东海郡年龄90岁以上和70岁以上受杖人数的分计、总计和年度增长总计。根据这一行的统计,该年度年龄在90岁以上的老人为11670人,年龄在70岁以上受杖的老人为2823人,两项共计14493人,比上年度增加718人。所谓“受杖”的“杖”,是指“王杖”和“鸠杖”。在此之前,有关“王杖”的简已有三次出土。第一次是1959年从甘肃省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磨咀子十八号汉墓出土的,称为《王杖十简》[②④]。第二次是出土于同一地区的王杖诏书令26简。该册书原有27简,但有1简在发现时已经遗失[②⑤]。第三次是1989年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在调查武威县柏树乡下五畦大队的旱滩坡墓群时发现的[②⑥]。木简1束共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