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
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新
秦国富强卒并诸侯之地理
北宋经制西北民族对生态
最新热门    
 
环境史续论

时间:2009-7-24 13:50:35  来源:不详
第4期。

 

我们应当科学、客观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与自然是对立的统一,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实质上是一种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人类是主动的一方,自然是被动的一方。人类利用开发自然,虽然有破坏自然的一面,同时也有建设性的一面。人类砍伐树木,如果科学合理,对森林会有一定好处的。森林的朽木、倒枝,不利于树木生长,理朽木、倒枝,合理的间伐,会增加森林的通风透气,增加阳光照射,可以加快树木的更新和成长。人类将野生植物、动物驯化以后,极大地扩大了其生存的空间范围,有利于种群的扩大和发展。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植物、动物的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人类既有破坏自然的一面,又有保护自然的一面。目前,人类已自觉地从破坏自然走向保护自然,努力构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谋求人类与自然共存共荣。我们不应当是悲观主义者,而应当是乐观主义者。这才是科学的自然观和科学的历史观。

 

三  环境恶化与环境污染

 

    环境恶化与环境污染是当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自然也就成为环境史研究的重点。环境恶化是世界普遍性的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所表现。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自进入铁器时代以后,人类便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耕地。森林被砍伐以后,必然要出现水土流失。中国的黄土高原,原先本来生长有森林植被的,由于这里农业文明出现得早,森林植被破坏最为严重,结果这里成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大河”因此而变成了黄河。黄河河床沉积了大量泥沙,使河床不断抬高,成为高于两岸田野和村镇的悬河。河床上的泥沙,迫使主河道不断摆动,于是出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民谚。黄河泛滥,使黄河下游豫、皖、苏、鲁形成了广大的黄泛区。代的汴梁城,河北的巨鹿城,均被泥沙埋在地下深处①。

    在西北干旱区的绿洲上,农业垦耕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地下风成沙出露,形成了流动沙丘和平沙地。古代著名的居延绿洲、猪野泽绿洲、屠申泽绿洲以及古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国家(如楼兰、精绝),先后沦为沙漠,变成沙漠的一部分②。这种现象在西亚和中亚也可以看到,古巴比伦、波斯的一些城镇,也被流沙湮没③。

    古代的农业灌溉,由于排水不畅的原因,出现了次生盐碱化。在美索不达米亚,盐碱化始于公前2400年,向西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