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秦汉史研究综说

时间:2009-7-24 13:50:43  来源:不详
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设专篇详述,可参看。

与秦汉社会性质讨论密切相关,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引起学者的广泛兴趣。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引入,使人们关于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已与传统的“食货”有着本质区别。当时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经济形态和土地制度方面,重要著作有陶希圣《西汉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陈啸江《西汉社会经济研究》(上海新生命书局1936年版)、王恒《汉代土地制度》(重庆正中书局1945年版)等。

秦汉史研究取得的成绩还体现在政治法律制度和学术流变方面。程树德《汉律考》(1919年自刊)和《九朝律考》(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沈家本《汉律摭遗》、曾资生《两汉文官制度》(重庆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钱穆《刘向刘歆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7卷,1930年)和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等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著作。

值得提及的是,在新的史学观念的激发下,以往不被重视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俗也进入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瞿宣颖《汉代风俗制度史前编》(北平广业书社1929年版)、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朱杰勤《秦汉美术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其中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一书对婚姻和丧葬的具体程序以及一些重要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他的许多判断至今价值仍存。

具体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为通贯性研究奠定了基础。到本世纪40年代,两部具有学术深度并对后学产生很大影响的秦汉通史著作相继问世。1946年由重庆大呼出版公司出版的翦伯赞《中国史纲》第二卷《秦汉史》是国内第一部秦汉通史。这部气势磅礴的历史著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广征各种文献以及简牍、汉画像砖石、碑刻、封泥等文物考古资料,在秦汉社会性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社会文化、阶级斗争、民族关系和少数民族历史地位与作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作者富有诗意的叙事语言在凸现学术个性的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并非史学专业的读者。次年,开明书店出版吕思勉《秦汉史》。这部逾60万字的著作采取以时间为经、专题为纬的编写体例。前半部分11个段落讨论秦汉政治史,并附三国始末;后半部则依次对秦汉三国时期的社会组织、社会等级、人民生计、农工商等实业、人民生活、政治制度、学术、宗教进行专题探讨,从而立体地呈现出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在研究方法上,作者明显带有清代学者赵翼的治史特点,立论严谨,于细微处每有发现。不过,仅以正史为基本史料,出土文献和其他文物资料阙如则是这部著作的不足。

总起来说,本世纪上半叶秦汉史研究的主要成就是研究者自觉运用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西方新的史学理论方法探讨历史,完成了对旧史学的批判继承,构建起当代秦汉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1949年至1966年的秦汉史研究

这一时期,秦汉史研究主要围绕秦汉社会性质、秦汉经济和秦汉时期的阶级斗争等课题展开。

虽然已没有30年代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但这一时期秦汉社会性质的讨论似乎仍然可以被看作30年代社会史论战在学理上的继续。基本观点有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说、以侯外庐为代表的秦汉之际封建说、以周谷城为代表的东汉封建说和以尚钺、何兹全为代表的秦汉奴隶社会说。其中战国封建说为较多学者所接受。在秦汉史范围中,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

1.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

按照战国封建说,商鞅变法和战国时期的其他变法活动一样,属于封建制变革。多数学者同意这种观点为,但也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通过废除公有制残余,促进了奴隶的使用和买卖,进而保存了奴隶制度 ④。

2.汉代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

按照战国封建说,《汉书·食货志上》载董仲舒所说“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的封建租佃制是秦汉时期的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和剥削方式,这种租佃关系排挤了奴隶劳动,而不受奴隶劳动所排挤。持不同意见的学者指出,汉代经济包括商人奴隶主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