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20世纪的中国历史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之我见——对的补充与管见

时间:2009-7-24 13:50:45  来源:不详
;自引不计。2、仅粗略地统计一次,没有校对,容日后再作详情考论。

  被引5-9次的有13篇。其中9次:梁启超的<<中国地理大势论>>(限于篇幅,此13篇均不注出处) 、张家驹的<<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林增平的<<近代湖湘文化试探>>;8次:周振鹤、游如杰的<<方言与中国文化>>(含相关论文);7次:王会昌的<<中国文化地理>>、张文奎的<<人文地理学概论>>;6次:潘光旦的<<近代苏州的人才>>、<<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5次:谭其骧的<<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范金明的<<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肖启庆的<<代科举与菁英流动>>、陶懋炳的<<论我国文化重心南移成于五代>>、何佑森的<<两宋学风的地理分布>>。(按:<<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历史地理>>,虽在业内享有声誉,但由于都不是非邮发刊物,一般读者很难看到,导致一些优秀的论文,如刘海峰的<<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1期) 等被引率不高。这说明,历史地理的专业期刊的发行工作做的不是很好。为此建议:1、争取公开邮发;2、加入全国非邮发报刊征订组织;3、向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赠送刊物。这些虽是细节问题,但操作的好,有利于学术交流和和扩大影响。)

  不难比较,上述论著的作者构成、涉及题材、发表的形式、时间等与<<研究>>大异其趣。除了卢云、周振鹤和游如杰、王会昌等的三部专著重叠外,被引率较高的论著都没有入围<<研究>>;而<<研究>>中的论著都鲜有被引率。这颇有玩味。也许上述文章能否归属文化地理(故标题暂且称“论著中”)仍可斟酌,作者调查的文献可能会受兴趣的影响,统计的精度也不是很高,但离客观实际不会太远。因为,即使按<<研究>>的论著考查被引率,也大致如此。再如,被<<研究>>誉为“反映了国内的最高学术水准、更具权威性” 的<<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的第十章,讲的就是历史社会文化地理,该章的参考文献除去作者自引,<<研究>>中的34篇 ,仅有5篇列入参考,而本文的24篇,却有8篇(其中2篇重叠) 胪列,且大段被引的基本上是本文析出的那几篇。事实上,除了入选本文的3部专著,<<研究>>中该节的其他论著似乎鲜被人提及。当然,我并不是说被引率低或无的文章就没有价值。也许这与文章发表的前后及传播渠道有关,然重在首创、客观地展示一个学科从启蒙到成熟的历程,推介若干不同时期的、影响较大的代表性作品,正是学术史回顾的基本任务之一。

  此外,<<研究>>收录的文章所讨论的时段和内容也过于集中。作者虽也推崇邹逸麟、吴松弟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历史时代应尽量后移,尤其要加强对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历史地理的研究” 的建议。从实际情况看,20世纪的历史社会文化地理也始终以明、清及近、现代为主体。如专论近代湖湘文化的论著就超过半百。<<研究>>中标明(或较可以区分)时代的论著共计23篇,其中,讨论宋及以前的有16篇,尤以汉、两晋为甚;兼跨宋及后的2篇;分析宋以后的仅5篇,其中元、明及近代的专项研究均空缺。再看分析的内容,<<研究>>似乎也不够全面。如在“某种社会文化要素分布的地域背景考察” 部分,共有12篇论著,有9.5篇的题材集中在方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