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从《甲渠言部吏毋嫁聚过
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
从《老乞大》《朴通事》
从《申闻状》看宋孝宗北
从《延祐四明志》及《至
从《慧鸟本生》到《狮子
从《弥勒会见记》到贯云
最新热门    
 
从《读书杂志》看社会史论战(1)

时间:2009-7-24 13:50:48  来源:不详
”近代史研究员等职。1988年9月访问大陆,被开除国民党党籍。他在史学、哲学、文艺理论等方面著述达两千余万言8,其中完成于30年代的《唯物史观艺术论》9代表了他早年对唯物史观的研究水平。 

胡秋原是五四以后文化界和思想理论界的重量级人物。许多人之所以知道他,首先是由于他曾经发表文章批评钱杏邨及左翼文学,提倡“自由文学”。正是由于他的文章,才有了所谓“第三种人”苏汶所作的《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也才有了鲁迅对“第三种人”的批判10。这场不大不小的所谓戳穿“第三种人”的论辩,是鲁迅生平中非常著名的一个事件。那时,胡秋原依仗着从普列汉诺夫那里学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谁也不敢显一显好身手的人群中跳将出来”(苏汶语),站在“自由人”的立场,批评左翼文学“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受到左联一些人士的强烈反击11。值得注意的是,苏汶在《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和《“第三种人”的出路》中对胡秋原下了非常贴切的考语。他说胡秋原“是一个绝对的非功利论者”,是抱着普列汉诺夫主义“从一而终”的人,“是一个书呆子马克思主义者”、“学院式马克思主义者”。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同于“左翼文坛那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胡秋原这种“书呆子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是“老喜欢从最遥远、最难解决的问题说起”,“分析到终极,是既不懂列宁主义又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同时,胡秋原也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12。苏汶的这些话,恰切地反映了胡秋原当时乃至一生的特点。 

胡秋原曾经信仰马克思主义,还曾经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他之所以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思潮卷进来的。通俗地讲,就是赶时髦13。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既难持久,又怀有强烈的个人爱好的色彩。他入门阅读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既不是马恩的,也不是列宁的,而是“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1986年,胡秋原曾经说:“我的马克思主义是由普列汉诺夫来的,而他是反对他的徒弟列宁的,所以我从未相信’马列主义’。我主张’自由主义的马克思主义’”14由这种立场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一是主张与自由主义结合,二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与党派利益挂钩。这种态度和立场,既不为国民党喜欢,也不被共产党喜欢,而他对国共两党,也均抱着戒备的心里。另一方面,国共两党对他又不乏拉拢统战的意思。然而,促使他最终离弃共产党而倾向于国民党的,还是1935年他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当时,他是共产国际中国部的客人,为中共做事。几个月后,他逐渐发现苏联不仅落后,而且没有效能,苏联人精神上尤其没有快乐自由可言。加上当时斯大林正在搞大清洗,俄人对我国满蒙新疆有野心,民族偏见强烈,等等,使得他因此而怀疑社会主义,并最终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15。 

放弃马克思主义之后,胡秋原逐渐成为一个反共分子。1954年9月,他曾经写道:"在中国,我是最迟的反共者,然而,我也是一个最无条件的绝对的反共者。"16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史论战中,胡秋原毕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尽管在他放弃马克思主义之后,总是遮掩这一点。论战中,胡秋原发表《略复孙倬章君并略论中国社会之性质》17、《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专制主义》18、《亚细亚生产方式论》19、《中国社会=文化发展草书》20等论文,不仅代表他本人的见解,也从侧面反映了王礼锡当时的思想水平。作为学术史上既有的事实,胡秋原当时的本来面目,不是他后来在海外的反共立场所能掩盖得了的。 

王礼锡在胡秋原等人建议帮助下创办《读书杂志》后,先是刊载了杨东莼、胡秋原、张竞生、王亚南、周谷城21等人的文章,鲜明地贯穿着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其中,胡秋原1931年2月20日完成于日本早稻田的《文艺史之方法论:欧洲文艺思潮史绪论》一文,根据普列汉诺夫的论述,专列“唯物史观”、“社会学底方法论”等章节,明确写道:“能探着历史变动之中心动力,对于社会形态及精神文化形态之发生变迁作完全之解释者,只有辩证法唯物论的历史方法:唯物史观或社会学底方法了。至少,在今日,我们没有什么怀疑这科学方法的根据。……唯物史观实在告诉了我们以社会发展之秘密,有了这辩证法唯物论的历史方法,不仅使我们在一般历史现象社会现象之理解上,得到一个真确的途径,而且也使我们在文学研究上,得到一个最正确的科学方法。”这样的言论,表明了胡秋原当时对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的真实立场。 

作为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者,这期间胡秋原连同王礼锡搞的一个最大动作,就是共同发起对胡适的大批判。1931年6月1日,《读书杂志》第1卷第3期出版,发表胡秋原《贫困的哲学》、王礼锡《活文学史之死》等文章,对胡适给以严厉抨击。王礼锡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