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二年律令》的性质看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
从《甲渠言部吏毋嫁聚过
从《齐民要术》看少数民
从《清明上河图》和《东
从《老乞大》《朴通事》
从《申闻状》看宋孝宗北
从《延祐四明志》及《至
从《慧鸟本生》到《狮子
从《弥勒会见记》到贯云
最新热门    
 
从《读书杂志》看社会史论战(1)

时间:2009-7-24 13:50:48  来源:不详
文章中说说:“胡适之先生自五四运动一直到现在,没有反对过帝国主义,且根本不认识帝国主义在中国产业发展前途的障碍。在去年的一篇‘五毒’的文章中,并根本否认帝国主义足为中国的障碍。口口声声嚷着‘贫穷’,而伏贴于帝国主义剥削之下口口声声叹息自己的不争气。实在是无出息的资产阶级的代表。”可见,他们已把阶级分析方法运用于大批判。实则,在尊奉自由主义的基本点上,他们与胡适可称同志,只是在思想宗尚上尖锐对立。自由主义使他们能够容忍不同于自己的主张,阶级分析的方法使他们批评起别人来又毫不留情。像胡秋原、王礼锡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在社会史论战中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的。 

三 朱其华挑战陶希圣 

《读书杂志》创刊号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正式展开。 

创刊号上,王礼锡开辟“中国社会史论战”专栏,并在1931年2月17日写于东京的《编者的话》中表明开辟这一专栏的态度:“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真确的认识,很难确定中国政治的前途。所以本志特为这个问题,设一个‘论战’,第二第三几期对这个问题都有意见不同的文章发表。”专栏首期发表了朱其华与陶希圣讨论中国封建制度的通信,论战正式开始,尔后很快引起北京、天津等地学者的关注,还波及到海外。 

这个期间的讨论,虽然也涉及古代历史,但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的。也就是说,是围绕着现实问题展开的。在这个阶段,诸如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奴隶社会问题、封建社会问题等等,都还是初步涉及。1933年9月,《读书杂志》停刊,论战开始转入第二个阶段。转年,陶希圣组织“食货学会”,创办《食货》半月刊,标志着第二阶段讨论的全面展开。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主要地不再围绕社会性质讨论问题,而是更深入地转入对社会史、社会形态理论的探讨,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封建制一类问题被凸现出来。不论从人员构成上看,还是从讨论的问题上看,抑或从探讨的激烈程度上看,1933年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分界线。 

朱其华,字亦明,原名朱新繁,抗战期间化名柳宁。著有《中国资本主义之发展》2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没落》23,《中国农村经济关系及其特质》24,《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各阶级》25,《社会革命之思想与运动的发展》26,《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27,《中国经济危机及其前途》28,《中国近代社会史解剖》29,《中国农村经济的透视》30等著作。他的论著虽然数量很多,见解也清楚明晰,但在当时,却被许多人认为水平不高,甚至有人说他只会抄袭有关年鉴资料。 

从归属上看,当时一些人认为他属于《新思潮》派,即中共斯大林派,或曰干部派,实则他只是《新思潮》的外围,只是拾取、抄录和综合一些与《新思潮》相合的观点来发表。目前,还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证明他与《新思潮》派具有组织上的联系,在“社联”及与《新思潮》有关的人员名单中,均找不到朱其华的名字。此外,1931年10月29日,他给王礼锡写信说:“现拟作《再论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论战对象,除陈独秀、彭述之、严灵峰外,复有李立三、沈泽民及俄人米夫。此外,弟尚拟作《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主要对象为批评郭沫若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因郭氏此作,见解荒谬已极,矛盾百出,而此书销路颇佳,诚有痛斥之必要。”也证明他不属于《新思潮》派。因为《新思潮》派绝不会抨击李立三、米夫。不过,他的基本见解,确实与《新思潮》一致,所以,《新思潮》派对他也没有做过任何评价,既无赞扬,也无批评。 

朱其华在北京担任一个小职务,每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上海,是前期社会史论战的一个重要角色。1931年2月16日,他在长江尽头一家医院完成论文《关于中国社会之封建性的讨论》,对陶希圣、顾孟馀、陈独秀以及拉狄克、托洛茨基的封建主义理论提出系统批判。他提出:春秋战国以后,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国家。中国封建制度的破坏,开始于19世纪下半期,即西欧资本主义先进国对中国开始商品侵略以后,但一直到现在,封建残余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依然占着主要作用。目前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彻底肃清封建残余。 

可以看出,朱其华是主张“春秋战国封建说”的,这与郭沫若一致。他所谓19世界下半期中国的封建制度开始破坏,但封建残余依然占主要作用,与中共所主张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说”一致。但是,他是从“封建制度”这一条线立论的,所以结论是“肃清封建残余”,而《新思潮》派是从封建制度以及资本主义入侵这两条线立论的,所以结论是“反帝反封建”。这应该是他与《新思潮》派的一个差别。不过,总的来看,朱其华看到了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浓厚的封建性,目光是准确的,值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