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20世纪中国农会制度的变
解读20世纪中国工农运动
20世纪中国近代外债史研
最新热门    
 
2002年中国大陆秦汉史研究综述 (上)

时间:2009-7-24 13:50:54  来源:不详
的取向和贵族化的倾向,就会受到抑制,成为较有效能的行政工具。”罗新对此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质疑,认为这是作者的“预设结论”,而不是官阶研究的逻辑产物。罗新认为如果突出强调古代官僚制度的“理性行政”,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到对专制制度的全面认识。似乎罗新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更为强烈。阎步克也在《往复》网上做了回应。他说:“拙作着重揭示的是‘品位——职位’视角,把焦点置于专制皇权和传统官僚的关系之间。”他对书中没有说的思路继续加以梳理,即“从皇权与官僚的矛盾,解释官阶制度的变迁”,可以加深对政治体制的认识。“官僚阶层与专制体制的关系,既有共生和依存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专职君权和专制帝国发轫于官僚的膨胀和贵族的衰微,而官僚的自主性和贵族化,又有可能导致专制体制的‘倒行’。”“较之君主个人性的专断和昏庸、官僚个人性的贪污受贿,拙著更关注的是官僚‘自主性’和‘贵族化’的制度空间。”他认为,品位分等、职位分等的此消彼长,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究传统专制官僚政治长时段变迁的更多奥秘。上引讨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阎著的特点与学术价值。(2)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13],约27万字。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之一,作者力图以开阔的视野,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对秦汉官僚制度加以总结性、综合性研究。他从“秦汉官僚制度产生的历史前提”、“秦汉官僚制度渊源与演变考述”、“秦汉三公九卿制度探微”、“秦汉皇权与官僚制度”、“秦汉官僚的类型及其演变”、“秦汉官僚制度行政运作的基本形式”、“西汉东海郡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做了层层递进的分析。特别是其中对“秦制、楚制与汉制的关系”、“两汉之际建制考”、“吏与秦汉官僚行政管理”等问题的论述,都颇有深度和新意。(3)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14],20万字。这是一部理论性较强的纵论汉唐爵制的学术专著,分为“封爵的形式”、“封国、食邑户及衣食租税”、“封爵的授受、传袭及推恩”、“封爵制度与其它政治制度的关系”、“封爵的社会—政治—经济功能”五章,展开讨论。作者认为,封爵制度得以完善是在西汉中期以后,其标志有四:食租税权与领民权的分离;同姓封爵(王)与异姓封爵(侯)的分离;赐爵制(民爵、吏爵、武功爵)与封爵制(列侯与王)的分离;封爵与职官的分离。据此总结出封爵制度的根本特点:具有政治等级名分而无行政权;享有封国及食邑户;世袭相承,衣食租税。数据详尽,结论明确,对前人误说多加订正。其中所论封爵制与虚封制、官制、礼制、律令的关系,颇有新意和创获;或许因受篇幅所限,论证尚感不够厚实。(4)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15],31万字。使用分析与实证方法,从分裂与统一演进的角度,对汉魏晋三朝的皇权转移问题作了再探索,为东汉与魏晋历史的衔接提供了一个新的脉络。其所论东汉分裂的三个因素(皇权世俗化、士大夫、郡国本位化),皇权争夺的三种力量(豪族、士族、胡族),均加深了对东汉历史的认识。

研究职官制度重要的论文有:沈刚《汉代宗正考述》[16],对管理皇族宗亲事务的重要职官——宗正的渊源、职能、选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应该指出的是,对宗正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论及宗正,除去讨论其属官的内容之外,所着笔墨有限; 上引2002年出版的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尽管有“九卿源流及其性质问题”一节,但也未曾论及宗正。沈刚在本文中指出,宗正来源于先秦时代卿大夫家族内部的家臣制;宗正的主要职掌是管理宗室属籍,借以达到维护宗室秩序、约束宗室行为的目的,这也是宗室一职行使职权的基础所在;此外,治宗室之狱、参与帝后废立程序、典宗室婚丧之事,也是宗室的重要职掌;在编制两汉宗正表的基础上,分析了宗正选任的演变特点——对宗正的要求逐渐看重其实际行政能力,其地位由礼仪性的职官向实权性的职官转化;宗正“世掌化”的倾向存在于两汉之世。刘后滨《从蔡邕〈独断〉看汉代公文形态与政治体制的变迁》[17],是颇见学术功力的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刘后滨是以隋唐政治制度研究为其专业方向,尤以官文书以及中央政枢权力运作为其特长,以这种知识结构为凭借,上溯秦汉政制,偶一为文,即成佳构,印证了通识之才、专精之学的重要。蔡邕的《独断》,是现存最早的记载官文书形态的文本,也是讨论秦汉官制的重要依据,但是,对它的文本整理是存在欠缺的,因此有关的“常识性”理解,都有可能存在误读。刘后滨的文章,有两大贡献:其一,对《独断》的文本内容加以考订,从文字标点、内涵理解两个层次,订正了此前存在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