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最新热门    
 
明清时期的山东盐业生产状况

时间:2009-7-24 13:51:38  来源:不详

摘  要:时期,山东的盐业生产在管理体制和制盐技术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特别是清代,其制盐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山东的盐业经济在沿海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
 
    关键词:明清;山东;盐业生产    

 
明清时期,山东盐业生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生产规模,在沿海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了明代和清代山东盐业的基本情况,希望有助于盐业史以及山东地方史的研究。
 
一、明代的山东盐业
 
    明代,制盐行业由户部掌管。当时,全国共设有两淮、两浙、长芦、山东、福建、河东六个都转运盐使司,盐使司下设有分司,分司下设若干盐场。山东盐业的生产与管理也按照这个结构运行。《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山东所辖分司二,曰胶莱,曰滨乐;批验所一,曰泺口;盐场十九,各盐课司一。”山东各盐场在官方督导下从事盐业生产,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七洪武二年十一月己丑条记载:“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岁办大引盐一十四万二千五引有奇。”这是指明初山东的盐产情况。当时每引合400斤。进入弘治时期,改行小引,每引合200斤,但总产量未变。万历时期,据《山东盐志》卷末《附编》记载,山东盐场引盐数额仍然保持在十五万左右,与明初相差不多。
    明朝政府在山东海盐产地设有19个盐场,维持着代盐场建置的基本格局。这19个盐场是:信阳、涛雒、石河、行村、登宁、西由、海沧、王家岗、官台、固堤、高家港、新镇、宁海、丰国、永阜、利国、丰民、富国、永利。
    在山东各盐场中,从事盐业生产的劳动力比较充足,形成了引人注目的产业群体。《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一八八卷引明人章潢《图书编》就说:“登莱濒海多盐徒”。盐民灶户主要聚集在各个盐场周围。顾炎武《肇域志·山东五》诸城条记载:“信阳镇依山负海,设有巡检司、盐课司。灶户多居之,煮盐捕鱼为生。”在明初时,山东沿海地区已拥有较多的灶丁数额。《明太祖实录》卷一三○洪武十三年四月庚辰条曾记载:“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奏:所辖一十九场,灶夫二万三千二百六十四丁。”众多劳动力的参与,使得山东沿海各盐场均保持着有效的生产能力。
    制盐业在当时的山东沿海地区属于支柱产业,尤其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滨州河海区域,盐业更是其重要的经济收入。隆庆年间曾任利津知县的贾光大有诗描述:“古城谁筑在荒陬,遗址犹存动客愁。草色连天迷望眼,潮头喷雪簸渔舟。乍经茅屋人民少,惯见沙洲狐兔游。空有盐花堆似玉,年年辛苦几时休。”①与贾光大同时期的兵备副使甄敬也写诗说:“村市依流曲复斜,上墙茅屋带烟霞。潮声夜动千门雪,盐蕊晴开万顷花。斥地经春无草木,商船入夏足鱼虾。观风暂驻皇华节,泛海难从博望槎。”②从这些诗咏中可以看到,滨海盐场在当地的经济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都占有最醒目的位置。
————————
    ①光绪九年《利津文征》卷四,贾光大《均田至官灶城有感》。
②光绪九年《利津文征》卷四,甄敬《公署即雨拟泛海未遂》。
 
明朝前期,沿海制盐业全部由官方一手经营。灶户按丁计课,必须完成国家规定的产额,
官方则给予工本米钞,完成盐课后的余盐也要交给国家,不能私自支配。灶户一入灶籍,不得解脱,官方于此控制相当严格。最初,官方对灶户比较优待。《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明初仍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