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
关于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
关于叶利钦时代的若干思
最新热门    
 
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

时间:2009-7-24 13:51:40  来源:不详
郑和传》,将郑和使节所至诸国注以西文,同夏德所考大致相同。现在不去说他,只说郑和以前,中国人对于西南亚洲的地理知识,大约最远不过阿拉伯半岛。到了郑和才到如今红海边上的亚丁(Aden),由此向南,沿着非洲海岸南下,到木骨都束(英译Mogdushu,德译作Mogadischo,意译作Mogadiscio)、卜剌哇(Bura— va一作Brava)、竹步(Juba一作Djuba)三国。这三国都在现今意属索马利兰(Italian Somaliland)殖民地木骨都東区内。这条从亚丁向南以到非洲东岸的航线,如今还是一样。而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发现这条航路(即是从西洋古里投正西兑位到亚丁,从亚丁再沿着非洲沿岸到木骨都束等三国)大概就是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成绩了。中国人在十五世纪初年,就已发现了非洲东部,那是从赤道以北的非洲东北部沿海一带,在1422年左右,即已有中国人的足迹。而欧洲人发现威德角(Cape verde)在1445年。在这十五世纪的时候,中国人与欧洲人都在非洲沿岸一带作探险的工作,只不过一个稍前,一个稍后,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罢了。这不能不算是世界史上的一点奇缘,而在中国地理学史上也不能不算是一点光荣呢!

    至于郑和下番以后,足迹几遍南洋各处,所以对于后来中国殖民南洋很有一点影响。至今三宝大人的威名,犹遍传南洋,而费信、马欢这些人所作的游记,其中于亚洲西南一带在十四、十五世纪的情形,记载很多,都是研究这些地方的好材料。所以在中国殖民史和西南亚洲中古史的研究上,郑和都有一番贡献。

自从张骞开通西域以后,蒲桃、苜蓿之属,遂人中国。我们读《星槎》、《瀛涯》诸书,其中所述各国的方物,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其中由郑和带回中国的,有薝匐花、五谷树和一种海棠⑶。此外,如西域画的水陆罗汉以及沉香雕的罗汉,都是艺术上的上品⑷。郑和下番,以取宝为名,所取来的奇珍异宝,自然不止这几样,可惜文献不足。此外,还有些什么东西是经郑和之手传人中国的,也就无可稽考了。

二、研究的资料

 

    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绵亘二十八年,下番宝船至六十三号,下番军士至二万七千八百余人。这种大规模的远征队,其创始、经营、出发,以及沿途情形,历次文移,如果文献具存,一定很有可观;于研究十四、十五世纪亚洲西南部的历史和海运一定也有莫大的价值。可是距今才五百年,当时的公牍等等,便不可考了。顾起元说道:“旧传册在兵部职方,成化中中旨咨访下西洋故事。刘忠宣公大夏为郎中,取而焚之,意所载必多恢诡谲怪、辽绝耳目之表者,所征方物亦必不止于琦酱、邛杖、蒲桃、涂林、大鸟卵之奇,而《星槎胜览》纪纂寂寥,莫可考验,使后世有爱奇如司马子长者无复可纪,惜哉!”

    历史上像刘大夏这类焚琴煮鹤的道学先生真是不少,实在令我们考史的惋惜不止。所以现在研究三宝太监下西洋的事迹,并无正式的公家文移报告可据,所有者只不过几部译人的纪载和文人学士所编纂的几部非公式的书籍而已。我现在将我所知道的几种书籍依着各书著作的时代,作一提要,略述其著者、版本和内容的大概如次,至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