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时间:2009-7-24 13:52:21  来源:不详
适温度为25℃~30℃。南宋年平均温度比唐代低2℃~4℃,要使种桑养蚕温度保持与唐代相同水平,蚕桑地区必须向南推移2.2—8个纬度。河南、河北约在北纬34°—38.5°,太湖约在北纬30.5°—31°,两地相差3~8个纬度,符合上述温度与纬度变化关系的原则[12]。喜温果树的种植范围也向南移动,如柑桔,唐代种植的北界东起长江中下游北岸,西沿汉水而上向西北延伸,且唐代史料中未找到柑桔冻害的记载。但十二世纪初以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柑桔多次遭受毁灭性冻害。柑桔是多年生植物,产量随树龄而增长,冻害会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从而迫使其种植范围向南退却[13]。
 
    降雨这一气候要素的变化也对农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百毫米降水量的变化相当于每亩五十公斤水分潜力的变化,而年降水量增加或减少一百毫米,我国东半部的森林农业区会向西北扩展一百公里或向东南退缩一百公里[14]。历史上千旱期常与寒冷
期重合,在北纬35°—40°地区尤其如此[15]。这样农业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南宋与金对峙时期的北方,恰当既冷且旱时期,黄河流域降雨量普遍减少。南方则不然,长江流域之雨量反见增加。这是由于十二世纪恰为历史上太阳黑子发现最多之时期,而雨量既可因黑子增加而增进,亦可因黑子增加而减少。长江流域属前者,黄河流域属后者。因此这一时期黄河流域虽亢旱,长江流域却雨雪丰盛[16]。金代北方因缺乏水源,水稻种植更加困难,而华北小麦开花至成熟时期雨量稍逊便会歉收,若遇亢旱则更不可收拾。此间南方农业继续发展,而北方农业停滞不前乃至趋于衰落,与南北两地雨量变化的不同趋势是有密切关系的。
 
综上所述,唐宋时期气候的变化与南北农业的盛衰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因农业还受其他自然、社会因素的制约,情况便颇为复杂。气候变冷使生长期缩短,北方复种指数因而处于较低水平,即便有品种、技术的改进,仍只能维持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自唐以来两季轮作及稻麦复种发展的趋势则未受到气候变冷的太大阻遏。在气温降低、雨量减少的双重作用下,北方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下降。南方气温变幅小,雨量仍充足,加上其他有利条件,亩产反而有所提高。宋金时期北方继十六国北朝之后出现第二次改农为牧的高潮,这虽与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有关,却也是农业区在寒冷气候之下向南推移的表现。南方既未受政权更迭的影响,农业区又可自温带向亚热带扩展。凡此种种,都有利于南方农业的总体实力超过北方。若进一步深究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影响,则从宏观上看古代经济开发对气候的影响虽远不如现代显著,但从微观上看人类活动的个别项目对气候的影响则已是现实的问题。如农田开发后水土流失使地表不能蓄水,改变了地表温度及水分性质,也就引起近地层气候的变化。不良耕作方式影响了气候,而气候又反过来影响了农业。唐宋时期北方确已有此端倪,南方则要到更晚一些才出现这类问题。

(二)唐宋时期水文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水利工程大多是就近利用天然水源,或筑坝蓄水,或修渠灌溉。因此天然淡水水体的存在与否,是决定水利工程从而是决定农业兴衰的重要因素。湖泊是浅层淡水的集聚之处,其扩展与湮废是水文变化的重要表现。以下主要探讨湖泊的变迁及其影响。
 
唐宋时期南北方湖?白变迁的趋势不同,北方趋于减少、缩小,南方趋于增加、扩大。不同的变化趋势对农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历史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曾相当丰富,湖泊众多,星罗棋布,后因气候变迁及农业开发,水体大量减少,湖泊不断消亡。试以山西、河北、河南为例,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西。据《水经注》、《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的记载,今山西省境内的湖泊,北朝有十六个,唐代有七个,宋代仅有三个。三本书的作者在记载湖泊时取舍标准可能不一样,但结合泉水、地下水、土壤水分、河流流量等情况加以分析,可知山西的水文变迁确在朝着水资源减少的方向发展。湖泊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缩小、消失,正是水资源减少较为明显的表现[17]。这一情况使农田灌溉受到影响,土地承载人口的能力因而下降。晋西南原为人口稠密地区,唐代设有十一个县,宋代减到七个[18]。自唐至宋,山西的人口数量与密度均处于下降趋势。水资源减少还使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