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唐宋变革论”若干问题
内廷与市场:对唐朝“宫
唐宋时期的畬田与畬田民
唐宋时期阿拉伯农作物和
从城市生活变化看唐宋社
唐宋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唐宋时期信用业的发展
唐宋时期福建与日本的经
唐宋之际农民阶级内部构
最新热门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

时间:2009-7-24 13:52:24  来源:不详
的穷迫,而生产信用能够增大资本的效力,促进物资的流转等,和一般的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⑥由于商业信用的发展与广泛运用,北宋乾兴元年(1022)六月还以诏令的形式,制定丁关于赊买赊卖的法律,规定必须签订契约文书、规定支付现钱期限,要有担保人等,这是唐宋对商业信用的最初立法。商业信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资本的利用率。法国经济史家布罗代尔说:“整个商业体系的存亡取决于信贷,一旦信贷停止,发动机就会卡壳。关键在于,这是一种为商业体系固有的并由该体系产生的信贷,一种‘内在的’和‘不计利息’的信贷。笛福认为这种信贷的蓬勃发展正是英国经济繁荣的秘密。”⑦唐宋之际的商业信贷当然尚未达到16—17世纪的欧洲水平,但相对于前代已经有相当的发展,这必然会激励商业经济走向繁荣。
 
---------------------
    ①  克莱德·里德:<交易成本和十七世纪西欧的有差别增长》,转引自《经济发展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0页。
    ②  见《太平广记》卷16《张老》、卷243《窦义》。
    ③  缪坤和:《宋代信用票据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一14页。
    ④  加藤敏:《中国经济史考证》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页。
    ⑤  苏轼:《东坡奏议》卷11。
    ⑥  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2卷,第182一l88页。
    ⑦  Femand Broudcl:《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411—412页。
 
    交易成本的降低,还从唐代中后期至北宋时的金融业之中表现出来。李剑农指出,整个唐代的资本利率呈下降趋势,由唐代初年的100%逐渐下降到武宗会昌时的40%,虽然这里是指官本利率,但私人利率的降低,应是大抵相同。“此种利率逐渐降低之事实,自可认为商业资本逐渐增多之表征。”①实际上,从唐代到北宋,资本利率继续下降,到北宋神宗王安石实行青苗法与市易法时降到20%左右。青苗法规定“以常平耀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在市易法中,规定让商贾以田宅或金银作为抵押,向国家的市易务贷款,同样“出息十分之二。”②而当时民间的资本利率最低亦降到20—30%。③由此可见,从唐代后期到北宋,资本利率进一步下降,使资本的借贷成本逐渐低廉,这是唐宋之际社会资本总额增加和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投入经济生活决定着息率的变化,息率则是表现经济和贸易的健康状况的重大指标之一。息率在十五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几乎不断下跌,……这主要因为积累增加了资本总额,由于通货充沛,借贷利息相应下降。”④这里指15至18世纪的欧洲资本市场上利息率的下降,使商品经济得以活跃起来,这种情况同样在唐宋之际发生了。实际上,宋代的商人拥有的商业资本远远多于唐代,如北宋开封“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⑤“兼并豪猾之徒,居物逐利,多蓄缗钱,至三五十万以上,少者不减三五万。”⑥可见当时社会资本之富足。宋代商人的财力是十分雄厚的,如蜀商、南商、北商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地方商人,其占近世中国商业界中坚的山西商人、徽州商人,也大体在这时开始显出身手。①
纸币的出现,是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的重要例证。宋仁宗时的益州转运使张若谷和知益州薛田说:“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自来交子之法,久为民便。”由于唐代中期以后长期出现的钱荒,导致流通的铜钱数量不足。长期的通货紧缩,使商业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宋代虽然重视这一问题,北宋时平均每年的铜钱铸造额达到唐代后期的20—30倍左右,但通货仍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四川等,制约更为严重。宋政府把四川地区作为铁钱流通区,但铁钱币值较铜线低,使用和携带极为不便,造成交易费用大幅度上升。宋神宗时,“自陕府般铁钱一万贯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