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
魏晋南北朝的盗墓之风与
秦汉“名田宅制”说——
元朝汉化迟滞浅议
元朝的特性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清朝的满蒙联姻
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
试论宋朝的“祖宗之法”
最新热门    
 
元朝的土地登记和土地籍册

时间:2009-7-24 13:52:32  来源:不详
尺纸,以给田主,谓之乌由,凡四十六万三千有奇。画之为流水册,次之为鱼鳞图,类之为兜率簿,第其高下而差徭之,谓之鼠尾册,又总凡六千二百五十[85]。
    [至正十八年上虞县核田]其法,每田一区署由一纸,戴田形地方亩数与凡执事者其上,俾执之以为券,而图以鱼鳞,册以鼠尾,分以兜率,总以归类,然后奸欺屏息,田赋正,徭役均,而庭无纷争之讼矣[86]。
    [婺州路核田]其以田之图相次而疏其号名亩税粮之数与得业之人于下者曰流水,亦曰鱼鳞;以人之姓相类而著其粮之数于后者曰类姓,以税粮之数相比而分多寡为后先者曰鼠尾[87]。
具其田形疆畎主名,甲乙比次以上官,官按故牍而加详核之曰鱼鳞册,以会田。别为右契予民使藏之,曰乌由,以主业。其征之所会曰鼠尾册,以诏役[88]。
 
    综上所述,元末江南核田编制的籍册文书,有乌由、流水、鱼鳞、兜率、类姓、鼠尾数种。鼠尾前已述及,其余在下面分别作一些说明。
    乌由。以上三条记载中提到乌由,显然是各家各户占有土地的凭证,上载土地的形状、大小与业主的姓名。此外,元末上虞湖田重新丈量以后,“拨付各户照依元佃亩步布种纳粮采画图本,每一丘出给乌由为照”[89]。湖田是官田,这就是说,官田佃户亦可获得所佃田的乌由。“由”即凭证,“乌”可能指此物的颜色(乌黑)而言。据“每田一区”、“每一丘”“署盈尺纸”,可知业主所占有的每块连接成片的土地,都有乌由一张,并非业主所占有的全部土地,都在一张乌由上。原来,土地买卖主要凭契约;而在颁发乌由以后,“田后易主,有质剂无乌由不信也”。这是古代土地买卖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
    流水簿(册)和鱼鳞图。上引5条记载中,同时提到流水、鱼鳞者有3条。从这几条记载来看,流水和鱼鳞都是“画图(形)”的。其中之一说流水“亦曰鱼鳞”,两者没有区别。但从其他两条记载来看,流水和鱼鳞是有所不同的,否则就不会先说“流水”,接着又说“鱼鳞”了。但是,区别何在,从上面几条记载是看不清楚的。也许,流水册是某一地区的自然土地图形,而鱼鳞图则是各户占有的每块(丘)土地图形。
    鱼鳞图(簿)在宋代已经出现。“鱼鳞”指土地形状而言,元人诗:“齐鲁多平原,江浙田高下,戢戢如鱼鳞,土籍谁主者!”[90]江浙多丘陵,土地形状不规则,如鱼鳞状,这是鱼鳞图一名的由来。鱼鳞图册的出现是古代土地登记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代有深刻的影响。各户占有的每块(丘)土地均有图,汇集成册,由政府保存,这就是鱼鳞图册。而“乌由就是每张鱼鳞图册的副本”[91],发给业主,作为凭证。“流水”一名的由来,有待进一步考证。元代有关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学田的碑文中说:“追照本都砧基并流水簿籍,查照本都亡宋咸淳二年推排核实田亩,及至元十七年讲究取勘田亩流水簿,俱系县学田亩,与元抄籍册相同。”[92]可知至元十七年即有流水簿存在,可以认为,流水簿和鱼鳞图一样,亦可追溯到宋代。众所周知,明代通行的是鱼鳞图册,但亦有记载提到流水册。如方志《嘉靖浦江志略》载:“大明洪武十有四年,造田土流水文册,共三百四十册。内开:每都佥都长一名,保长一十名。每遇造册之年,照号挨踏入册,图画田地山塘段样,开载原业某人,今业某人,及米麦科则数目,庶毋隐漏飞诡,查明方上四截文册。”[93]同一记载中完全没有提到鱼鳞册,似可认为,明代流水、鱼鳞已没有区别,一般均采用鱼鳞册,但个别情况下仍沿用流水册这一名称。
    类姓簿、兜率簿。上面所引记载说:“以人之姓相类而著其粮之数于后者曰类姓。”可知这是以田从人的籍册,即将一定行政区划(乡、都)内登录的各块田土,应纳税粮,按人户姓氏归并在一起。明初某些地区保留了这一名称。《嘉靖浦江志略》记:“田土类姓文册,共三百四十册。随流水编造,如一都一保田土,不拘另籍,或张姓、李姓,选作一处,以便查考。”[94]类姓文书和鱼鳞册可以互相补充。但在多数明代记载中,这种类型的土地籍册称为归户册[95]。
如果往上追溯的话,宋代已有类姓簿[96]。同时又有砧基簿,应与“类姓文册”相近。“所以立砧基册者,以田归户也。”[97]元代江南某些地方仍有砧基簿存在。前引丽水县学田的记载,便提到“砧基”、簿籍;湖州路安定书院与僧人发生田土争执时,书院以“宋淳祐五年安吉州给到印信砧基一册”为据[98]。可见宋代的砧基簿在元代一直沿用。后来类姓簿取代了砧基簿。上引5条记载中,4条有兜率簿(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