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唐宋时期的畬田与畬田民族的历史走向

时间:2009-7-24 13:52:34  来源:不详
>[x] 李根蟠、卢勋:《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原始农业形态》,农业出版社,1987,128-142。

[xi] 《广西各县概况·农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

[xii] 覃乃昌:《壮族稻作农业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237。

[xiii]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梅州》。

[xiv] 游修龄:《中国稻作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58-259。

三、唐宋时期的畬民与畬田民族
畬田虽然只是一种耕作方式,且这种耕作方式在许多民族(包括汉族)中都存在,仅以“畬”字为地名的地区就分布于闽西、赣东南和粤东南,以及广西阳朔、桂林,湖北新化、衡阳[i]等地。但唐宋时期有关畬田的史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某些信息却与后来的畲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从畬田分布的地区来看,它和后来学术界许多人所持的畲族源于“武陵蛮”的观点在地理上是吻合的。武陵蛮居住在以古长沙国为中心的鄂、湘西一带,所以又称为长沙“五陵蛮”,而这一分布正好和唐宋时期的畬田分布是一致的。唐宋时期,畬田主要分布在上起三峡、经武陵,包括湘赣五岭以下,至于东南诸山地,以及两广地区。唐宋时期的畬田民族中,有一支称为莫徭(猺)。有认为,莫徭就是后来苗族的祖先。莫徭很早就居住在今湖南到四川一带,《梁书·张缵传》卷三四:“(湘)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这与唐宋时期畬田的分布是一致的,但至少从唐代开始,莫徭即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有贸易上的联系,刘禹锡的“莫猺歌 ”载:“莫猺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鲛人是神话传说中居于南海海底的怪人。晋代张华《博物志》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唐宋时期,漳州府所上“土贡”中就有“鲛鱼皮”一种,[ii]这在其他府县的“土贡”中是不多见的。有迹象表明,莫徭在唐代即已进入福建。唐人顾况在一首“酬漳州张九使君”的诗中写道:“薜鹿莫徭洞,网鱼卢亭洲”(《全唐诗》,2937页)。而漳州正是后来畲族最大的聚居区。
其次,唐宋时期的畬田民族和后来的畲族一样也主要居住在山区。畲族之畬,又写作“輋”,反映的就是畬民居住的情况。根据20世纪50年代对于福建福安畲族的调查,福安畲族遍布全县的崇山峻岭中,村庄一般都在半山腰上,且分布极为分散,一个村庄一般都是几十户人家,聚居一百多户以上的不多见。
第三,从耕作方式来看,唐宋时期的畬民和后来的畬田民族一样,都是以畬田为其主要的生产方式。朱庆馀有“蛮人独放畬田火”(《全唐诗》,5895页)的诗句,放火烧畬、刀耕火种是畬田民族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明清时期的畲族与之一脉相承。明万历进士谢肇淛游福建太姥山过湖坪时,目睹“畬人纵火焚山,西风急甚,竹木进爆如霹雳……回望十里为灰矣”,并写下“畬人烧草过春分”的诗句[iii]。放火烧山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分以前,此时“草木黄落,烈山泽,雨瀑灰,浏田遂肥饶,播种布谷,不耘籽而获”[iv]。屈大均《广东新语》:“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广东通志》:“畬蛮,以刀耕火种名者也。”《龙泉县志》:“畬音奢,火种也,民以畬名,其善田者也。”《天下郡国利病书》:“随山散处,刀耕火种,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粤人以山林中结竹木障覆其居息为輋,故称徭所止曰輋。”这样的例子很多,此不一一。
第四,畲族从最早出现在汉文文献开始,其特点除了“刀耕火耘,崖栖谷汲”之外,就是“畬民不悦(役),畬田不税。其来久矣。”[v]说明畬民自古不受中央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