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注体
从流民法看都铎时期议会
对后文革时期中国近代史
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唐宋时
宋元时期的赌博管窥
论民国时期的研究审查与
“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坛
史学理论研究与新时期中
抗战时期资源委员会特矿
最新热门    
 
汉唐时期的茶叶(上)

时间:2009-7-24 13:52:59  来源:不详
壅”之用。⑥王建诗,“愿师常伴食,消气有姜茶”。⑦李德裕说,“茶可消酒肉毒”。⑧那时候,不仅汉人饮茶,边境少数族人民也大量饮茶,吐蕃境内有内地各处所产的茶。⑨契丹常以羊马卖与南唐,买茶药等北归。⑩封演说,饮茶之风,“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
————————————————
① 《太平御览》卷867引《广雅》。
② 《齐民要术》卷10《茶》引《博物志》。
③ 《茶经》卷下《七之事》引《宋录》。
④ 《封氏闻见记》卷6所记,文字相同。
⑤ 分别见《全唐诗》卷448白居易《赠东邻王十三》;又卷451白居易《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
⑥ 《大唐新语》卷11《褒锡》。
⑦ 《全唐诗》卷299王建《饭僧》。参看《蛮书》卷7;《续博物志》卷7。
⑧ 《中朝故事》;又《玉泉子》。
⑨ 《国史补》卷下。
⑩ 陆游《南唐书》卷18《契丹传》;又卷17《段处常传》。

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亦足怪焉”。其实,这是不足怪的。回鹘、吐蕃等族人饮酪食牛羊肉,油腻饮食,不易消化,茶特别是浓茶,有助于消食。《宋史》卷167《职官志》:“元符末,程之邵召对,徽宗询以马政。之邵言:戎俗食肉饮酪,故贵茶,而病于难得,愿禁沿边鬻茶,专以蜀产易上乘。诏可。未几,获马万匹。”①这里说的是宋代情况但可供唐代边疆各族盛行饮茶的旁证。

饮茶好处大,宾客相见,照例以茶相待,有人嗜茶,“客至,不限瓯数,竟日执持茶器不倦”。②代宗派人慰问节度使时。大量赐茶,指令“分给将士以下”。③德宗初,节度使回赠朝廷使节也有“黄茗”数百斤。④官员彼此之间,也往往以茶叶送礼。⑤自中唐以至五代,许多乞假人觐臣僚,朝廷例赐茶果或茶药。⑥宋人黄裳说:“茶之为物,祛积也灵,寤昏也清,宾客相见.以行爱慕之情者也。天下之人不能废茶,犹其不能废酒,其特适人之情也,礼之所在焉。”⑦他是针对唐宋二代情况说的。实际上是历代相沿,至今还有其现实意义。
————————————————
① 按:《宋史》卷353《程之邵传》,“眉州眉山人……元符中,复主管茶马,市马至万匹,得茶课四百万缗”。
② 《因话录》卷2。参看《全唐文》卷628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太平广记》卷243《裴佶》。
③ 《全唐文》卷444韩翊《为田福玉谢茶表》;《文苑英华》卷594。
④ 《资治通鉴》卷225大历十四年六月。
⑤ 《旧唐书》卷139《陆贽传》,贽曾路经寿州.刺史即以新茶赠贽。
⑥ 参看《册府元龟》卷484《经典》;《能改斋漫录》卷15《茶品》;《全唐文》卷602刘禹锡《代武中丞谢赐新茶第一表》及第二表;《全唐文》卷668白居易《谢恩赐茶果等状》。
⑦ 《演山集》卷46《茶法》。

陆羽嗜茶,很讲究煎茶之法,被人们称之为“茶神”。唐人著作《封氏闻见记》、《皮子文薮》、《桂苑丛谈》、《大唐传载》、《国史补》、《因话录》以及宋人所编《唐语林》、《太平广记》、《新唐书·陆羽传》等等,都有大量记载陆羽论述茶的事迹。陆羽不仅对茶叶生产和茶叶制作有研究,甚至对盛茶所用茶碗颜色以及煮茶所用的水也都非常讲究。除了《茶经》,还著有《顾渚山记》二篇,是论述顾渚茶的专著,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

和陆羽同时的常伯熊也很讲究饮茶,他“手执茶器.口通茶茗,区分指点,左右刮目”。①江州刺史张又新著《煎茶水记》,称刘伯刍鉴别适宜煎茶的水为七等,又记载陆羽为李季卿论煮茶之水次第区分为二十种.②其后,太原温从云、武威段碼之也都精通茶事,又各补茶事十数节。③裴波著《茶述》、前后蜀的毛文锡作《茶谱》,叙茶事又有新的发展。④随着饮茶研究的深入,对于饮茶的普及也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① 《封氏闻见记》卷6《饮茶》。
② 张又新撰《煎茶水记》,见《全唐文》卷801陆龟蒙《甫里先生传》;《新唐书》卷196《陆龟蒙传》,但欧阳修撰《大明水记》和《浮槎山水汜》二文.竭力反对张又新的意见,说“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
③ 《全唐诗》卷611皮日休《茶中杂咏序》。
④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太平寰宇记》一书,多次引用了《茶谱》的记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