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南方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试论我国古代吏胥的特殊
汉唐中西关系史:对新旧
汉唐中西关系史:对新旧
近五十年来我国蒙元史史
法国汉学界对丝绸之路的
我与汉唐史研究
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
最新热门    
 
我国汉唐时期西域栽培水稻疏议

时间:2009-7-24 13:53:15  来源:不详
汉王朝政权对西域的控制和内地汉人的移入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这里我们不是着重考证粽子传入西域的时间,而是想弄吐鲁番人当时所吃粽子的主料——糯米是哪里来的,是取自内地的江南,还是取自当地的焉耆、龟兹、疏勒或是于阗。若从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考虑,“高昌直京师西四千里而赢。”如此远程运米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吐鲁番民间食粽所用的糯米,只能是取自邻近地区龟兹或焉耆所产的糯稻。
三、汉唐时期西域屯垦区内是否栽培水稻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朝政府规定,凡是实行屯田的地区“上地五十亩,瘠地二十亩,稻田八十亩,则给牛一”。有人认为:“很可能西域的屯垦戍卒,也是依照这个原则领取耕牛的(2)。”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将告诉人们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即唐代在西域的屯垦区内曾大面积栽培过水稻。水稻是垦区内的主要粮食作物。大家知道,从公元前101年,汉在西域设立使者校尉,率领数百士卒在轮台、渠犁一带屯田,在天山以南开辟第一个屯田点,到唐太宗以伊州(今哈密地区)为基地,经多年经营,由东向西,先南后北,“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大兴屯田。“以善农者为屯官,屯副”。“边土西举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北抵薛延陀故地,缘边数十州戍重兵,营田”(3)。特别是设立“安西四镇”之后,“岁调山东(今陕西华山以东)丁男为戍卒,缯帛为军资,有屯田以资糗粮,牧使以娩羊马,大军万人,小军千人,烽戍逻卒,万里相继(4)。”据《唐六典·河西道》粗略统计,唐在西域的屯田点,安西都护府驻地龟兹(今库车)有20屯;疏勒(今喀什)有7屯;焉耆有7屯;北庭都护府驻地(今吉木萨尔)有20屯;伊州(今哈密地区)有1屯;西州(今吐鲁番地区)有1屯;共有56屯。尚不包括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乡)屯田和于阗(今和田附近)屯田。一屯是多少?唐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曾命令诸屯说“西州镇诸军者,每50顷为1屯”(《通典·屯田》)。1顷折合100亩,50顷为1屯,即5000亩。所开————————————————————————————————————————


(1)王珍仁、孙慧珍:《吐鲁番出土的草编粽子》、《文物》、1994年10期31页。
(2)马国荣:《唐代西域的军屯》、《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2期116—117页。
(3)《新唐书·食货志》。
(4)《旧唐书》。
56屯,即耕地2800顷(28万亩)。使西域屯田范围东起巴里坤草原,西达楚河之畔,南抵昆仑山麓,北到准噶尔盆地,遍布天山南北,分布空前广泛。其屯田的范围包括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汉唐时期西域栽培水稻的所有地区。
历年来,考古发现也证实了汉唐时期在西域屯田的具体位置,当年屯田所留下的遗址遗迹毕毕皆是。今新疆轮台县东南25公里卓尔库特古城即为汉代的屯田校尉城(1)。在轮台县默沁克孜尔河畔(2)、果特沁旧城南及城东(3)、米兰城遗址附近(4)、巴楚县恰尔巴格乡七里达合村东北约13公里处(5)、新和县大尤都斯乡西南米合买协尔古城西北、北、东三面(6)、玛纳斯县烽火台村烽火台西(7)、喀什地区疏附县东部(8)等都发现了当时“屯田”所留下的田界、田埂、田垄遗迹。很多地方还发现了灌溉系统——渠道。据不完全统计,汉代灌溉系统在西域地区发现的地点有:今新疆且末县城西5公里玉姆拉克开特买遗址(9)、于田县喀拉墩古城南北两侧(10)、尼雅遗址(11)、且末县英吾斯唐附近(12)、轮台县着果特沁旧城南(13)、轮台县柯尤克沁古城外西北向南(14)、古且末河谷那勒克遗址(15)、巴楚县东北脱库孜莎来古城西北别里塔合(16)、沙雅县英业古城东北黑太也拉克(17)、米兰农场以东7、8公里处(18)。唐代灌溉系统在西域地区发现的地点有:今新疆伽师县达布达尔乡西南12.5公里处(19)、————————————————————————————————————————
(1)《新疆文物》1991年2期6页。
(2)《新疆文物》1991年2期31页。
(3)《新疆文物》1992年1期66页。
(4)《新疆文物》1991年2期23—24页。
(5)《新疆文物》1993年3期41页。
(6)《新疆文物》1995年4期40页。
(7)《新疆文物》1989年3期73页。
(8)《新疆文物》1991年2期33页。
(9)《新疆文物》1990年4期24页。
(10)《考古》1998年12期32页。
(11)《尼雅考古资料》乌鲁木齐、1988年7月版、10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