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从灵井遗址看中原地区新
从海陆变迁看浙东沿海新
宁河古栈道遗址新探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大
我国近代考古学史上的标
西域地区细石器文化遗址
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
北京转年遗址的农业考古
悬泉置遗址出土简牍文书
姬家屯遗址西周文化层下
最新热门    
 
陶寺遗址”与“尧都平阳”的考古学观察

时间:2009-7-24 13:53:57  来源:不详
文化聚落遗址发现的袋状窖穴粮仓,底部平面形状为圆角长方形、长约4.00、宽3.4、深2.8米。其底部还发现了6个排列有序的人头骨,6个头骨均属成人。仅存头骨,均无肢体,绝非正常埋葬。人的头骨发现于贮存粮食的窖穴之中,且用贮存粮食的陶器置于头骨之旁,这极有可能是原始居民祭祀谷物神“稷”的献祭之处(36)。

1978年秋至1980年底所发掘的陶寺墓地,有14座墓随葬猪的下颌骨,少则半个或一副,多的十多副,最大的一个墓(M3084)埋30副以上(37)。象征财富最具代表性的动产——猪,作为随葬品在陶寺墓中的发现,无疑具有贫富对比的意义。此外在陶寺遗址中还出土了呈三角形的犁形器(38)。这从另一角度反映出陶寺文化中农业生产工具的先进性。

上述诸多与农业考古有关的发现,虽然尚不能涵盖河东史前农业的方方面面,但上述遗址与陶寺遗址同处一地理区域之内,多数发现从时代上讲处于陶寺文化之前,尤其是下川中石器文化遗址发现的研磨盘、锛形器、磨锤等,更是我国农业起源的最早物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深层次的地域文化积淀,为迎接帝尧时代的到来,陶寺文化的出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预作了历史的铺垫。

观察之四:陶寺遗址中的“王墓”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建立中国文明起源模式的理论框架,少不了对占国家最高统治地位“王”墓材料的分析。“王”的出现无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之都”、“国之本(民)”的存在。同时,又反映出君(王)与臣、臣与民、富与贫等级观念的建立和私有制初期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阶级矛盾。陶寺墓地约3万平方米,现仅发掘了一小部分。即已发现墓葬1000余座,其中大墓只占1.3%弱,中等墓占11%强,小墓87%以上(39)。同中原许多地方的龙山文化墓地一样,占墓葬总数98%以上的中、小型墓葬,随葬品缺乏,特别是不使用陶器随葬。而与中、小型墓截然不同的是,大型墓不仅有丰富的随葬品,包括彩绘陶器、彩绘木(漆)器等具有高超水平的工艺品、而且有显示墓主身份及地位的玉钺、石钺和礼乐重器,贫富差别与阶级对立十分明显。正如有些学者所云:“陶寺墓地各类墓‘金字塔式’的比例关系,应是当时社会结构的反映。”(40)

在陶寺墓地已发掘的数百座墓葬中,有六座明显超出一般墓葬以上的大墓。一般墓葬长2米左右,宽不足1米,而这类大型墓长、宽往往在3米和2米以上。墓中间置椁,有的墓安放死者前,还在椁底铺一层朱砂(41)。六座大墓的葬具均遭后期破坏,从3015号大墓残存的情况来看:出土各类随葬器物178件,包括陶器14件,木器23件,玉石器130件(内石镞111件),骨器11件。另有30件随葬品被扰动,发现在灰坑H3005中,故此墓原有随葬品总数当在200件以上(42)。该墓随葬品置于木椁四周,右侧主要摆放炊具和饮食具:上方有木豆、木盘、木斗;中部有陶灶、陶斝、陶罐;下方有木俎、木匣、石刀、石锛;左侧主要列置乐器(礼器)、工具、武器及其玉、石器。上方有玉、石、骨器和木豆、和象征财富意义的与丝织技术有关的缫丝器——“榬”(简报中称作木“仓形器”),及多种不辨器形的彩绘木器;中部为成束的石镞、骨镞;下方是鼍鼓、石磬、石研磨盘和磨棒;足端近墓壁处还有一副猪骨架。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座大墓出土的130件玉、石器中,有一件玉钺和3件石钺。此玉钺,褐绿色,略呈“凸”字形,缚柄处钻有一孔,长11.2,高6.4厘米(43)。

大家知道:钺最早是作为一种武器出现的,以后逐渐演化为统率部众作战的军事权力的标志。陶寺大墓中出土的玉钺、石钺,从其放置的位置和木柄痕迹看,均为与器身呈垂直方向装柄,实际上是一种长柄有孔斧。有学者进行过研究,认为斧钺曾经是军事民主制时期军事酋长的权杖,尔后演化为王权的象征物(44)。

斧钺作为军权的象征,在黄河流域至迟出现于仰韶文化末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河南临汝县阎村新石器遗址曾出土一件作为瓮棺葬工具的庙底沟文化陶缸。缸外表用白、褐两色画着一柄石斧和一只衔着鱼的白鹳(45)。经严文明先生考证:石斧系鹳集团首领的权力象征物,这个翁棺葬的墓主就曾是鹳集团的首领,他率其部众,打败了以鱼为标志的另一集团。人们特地在盛埋这位首领尸骨的葬具外表创作了“鹳鱼石斧图”来纪念此事(46)。当然,此时的斧钺,只是单纯地象征军事统帅权的意义,但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时代”,即国家已经产生,阶级矛盾已明显激化,它就发展到同国君、王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史籍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商王、周王亲秉斧钺,率众征战的记录。《史记·殷本纪》就提到“汤自把钺、以伐昆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