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
秦汉长城的生态史考察
近代内蒙古草原的游牧群
历史时期中国绿洲的农业
《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
自然环境变迁与史前文明
秦汉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态环
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
秦定都咸阳的生态地理学
最新热门    
 
生态环境影响:解读西北历史变迁的新视野

时间:2009-7-24 13:54:08  来源:不详
富国强兵。历史上西北地区开发主要体现在屯田戍边,这是耕战结合的典型形态,对西北生态环境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中国北方,民族之间、政权之权之间的矛盾,如秦汉与匈奴,晋与匈奴、鲜卑,唐与突厥、吐蕃,宋与契丹、女真、蒙古,明清与蒙古等等,反映的都是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冲突,战争往往成为解决矛盾的途径。交战互有胜负,但是历史的发展却总是农耕文化取代草原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及生态变迁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
    农业文明还造成社会上农耕与工商业的对立。工商业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使农民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让大批从业人员从土地上转移出去,减缓了对生态的消费和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家庭和人口消失,减少了国家的税源和财政收入,动摇封建王朝以农为主的社会基础,所以,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历史上的重农抑商不但是社会变迁中的悲剧,也是生态环境变迁中的悲剧,即在延缓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还增加了人口对自然的压力,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消费与恶化。
第三,将农业由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对立的产物变为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是当代开发西北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西北乃至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农业与畜牧业反复交替,汉族政权与民族政权轮流出现,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农耕文化圈扩张和草原文化圈的退缩。黄土高原、河西走廊、新疆的南疆地区这种变迁尤其显著。这种现象符合中央巩固边防、稳定民族、屏蔽中原的战略目的,由此构成了西北历史上生态、经济、政治三者的相互关系:以生态环境消费换取经济效益,用经济开发保证安邦兴国政治目的实现,其中的链条就是农业开发。历史上西北生态环境与农业开发客观上存在矛盾冲突,这是历史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今天农业作为西北地区基础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延续着这种矛盾。所以,如何将农业这一历史上人与自然对立矛盾的产物,变为当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使农业的发展既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又不损害生态环境的利益,这是西北未来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

注释:
    ①  史念海:《河山集》三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0页。
    ②  谷祖纲:《“黄河象”出土三十年》,《大自然》2003年第4期。
    ③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7页。
    ④  (美)布雷特·辛斯基著:《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蓝勇等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2辑。
    ⑤  裴景福:《河海昆仑录》,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页。
    ⑥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卜册》,《尚书正义卷6》,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版,第150、151页。
    ⑦  朱士光:《西北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历史地理沦丛》2003年第3辑。
    ⑧  冯绳武:《区域地理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2~66页。
    ⑨  袁林:《西北灾荒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2页。
    ⑩  [美]唐纳德·沃斯特著:《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侯文蕙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中文版序。
    ⑾  朱震达、王涛:《中国土地的荒漠化及其治理》,宋氏照远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6页。
    ⑿  马永强:《近代甘肃灾荒备忘录》,《档案》2001年第6期。
⒀  方荣:《甘肃近代历史人口问题释疑》,《档案》1997年第1期。
⒁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册》,《毛诗正义卷17》,中华书局影印l980年版,第542页。
    ⒂  《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