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通史的一种读法——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心忧天下,魂系史学——
《明儒学案》缘何不为李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义理、考据与辞章之辨—
科学与人文之间——关于
基本体系的构建与具体内
最新热门    
 
说达——以魏晋士风问题为中心

时间:2009-7-24 13:54:53  来源:不详
籍嗜酒荒放行为的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4](P192-196),冯友兰先生从哲学上对达的界说——玄学家通过名理方法所达到的一种玄远、混沌的精神境界[5](P107),对我们认识达的内涵极具启示意义,下文即在前人基础上,对达的内涵及其变化,略作进一步的辨析。

三、儒家的达

   “达”之为辞,《说文》释为“行不相遇”,段玉裁谓此训乃“古言”,“训通达者,今言也”[6](P73)。阮元《揅经室文集一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一“释达”条,引徵极富,释证亦有条贯,兹不惮文繁,节引如下(括号内为阮元原注):

  “达”之为义,圣贤道德之始,古人最重之,且恒言之,而后人略之。元按:达也者,士大夫智类通明,所行事功及于家国之谓也。……《礼记》(学记)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故《左传》(昭公七年)孟僖子曰:“吾闻将有达者曰孔某,圣人之后也,臧孙纥有言曰:对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将在孔某乎?”此时孔子年三十五岁矣,世未称圣,但称达(《说文》:“圣,通也。”……《广雅释诂》:“达,通也。”……《昭公十三年传》“晋楚之从,不闻达者,可谓无人”,《史记·楚世家》引作“不闻通者,可谓无人”。是“达”可训“通”,“通”又训“达”,皆与“圣”义相近。……《左传·文公十八年传》:“齐圣广渊。”杜预《集解》:“圣者通也,博达众务,庶事尽通也。”《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贾公彦《疏》:“圣者,通达物理。”则圣贤道德之始,无不由达而臻者,圣人之名尚矣,古之所谓达人,即今之所谓通人,名异而训可互证也。)达之为义,春秋时甚重之,……学者亦多问之。《论语》:“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大戴礼》:“弟子问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则可以为达矣?’曾子曰:‘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又曰:‘君子进则能达,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绎孔、曾此言,知所谓达者,乃士大夫学问明通,思虑不争,言色质直,循行于家国之间,无险阻之处也。……后儒持明体达用之论,而达专属于用,非孔、曾本义

阮元所释“达”及“达人”,皆依据儒家学说,旨在还“达”之“孔、曾本义”。他通过大量引证,指出达、通、圣互训同义,达指士大夫“智类通明”,“学问明通”,“通达物理”,也就是精通学问,深明事理,谙练人情,从而其待人处事自然符合仁义道德,不会违背儒家伦理,则无论任官于诸侯之国,还是任职于大夫之家,都能明理而笃实,通行而无阻。“达人”即“通人”,即未成、待成之“圣人”。阮元在《释达》中,对《论语·雍也》篇孔子称“赐也达”的“达”,“己欲达而达人”的“达”,《宪问》篇“君子上达”、“下学而上达”的“达”,以及《子路》篇“《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的“达”,《孟子·尽心》篇“不成章不达”的“达”,乃至《春秋左传·宣公四年》“仁而不武无能达也”的“达”,均作如是理解。阮元所引《论语·颜渊》篇中孔子对达的解释,是针对子张将“达”理解为“闻”即沽求虚名而发的,故特别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强调务实笃行。阮元认为“后儒持明体达用之论”,对达的把握偏于务实笃行一端,即所谓“专属于用”,而有违孔、曾“达”为“圣贤道德之始”,即达为人伦道德之本的“本义”。阮元对“后儒”的批评,具体何指,是否正确,此处可以不论,他认为原始儒家对“达”的理解,偏重于仁义道德一端,应属不刊之论。朱熹《论语集注·颜渊》篇“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章中释达:“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德修于己而人信之,则所行自无窒碍矣。”[7](P138)亦同于阮元所揭之孔、曾原义。我们还可以从儒家对立面的庄子的看法中得到证明。《庄子·让王》[8](P764):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犹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絶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