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
生产函数与农史研究——
* 象征腐化堕落 有辱我
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
最新热门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30-35)

时间:2009-7-24 13:55:00  来源:不详
河北地区的“庙底沟类型”因太少所以不会在河北地区长久立足是情理之中,因为二者分属炎、黄两族系。典型的庙底沟类型是有尖底瓶和鼎器的,钓鱼台类型也有这两类器物,但这并不能证明不用鼎器和尖底瓶的大司空类型不可能来自钓鱼台类型。舍弃鼎器和双唇口尖底瓶这两类典型庙底沟类型器物而发扬光大“弧线三角与平行线组合图案”这种与半坡类型相关的彩陶纹饰,或许正说明大司空类型是从钓鱼台类型中分化出来的炎帝文化、钓鱼台类型是一种炎、黄联合的文化遗存。我们曾把半坡类型的壶罐口尖底瓶、庙底沟类型的双唇口尖底瓶解释为与炎、黄两族联姻、联合有关,从仰韶文化中、晚期尖底瓶的变化来看,这一解释似乎仍然具有合理成分:一方面是拒绝尖底瓶(实际是拒绝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因为半坡类型的尖底瓶在更早的年代已为庙底沟类型尖底瓶取代)和鼎器的大司空类型的产生,另一方面在晋南、关中、陇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西部,庙底沟类型的双唇口尖底瓶都变成了喇叭口尖底瓶,这种现象存在于西王村类型(或半坡晚期类型)、石岭下类型、义井类型、海生不浪类型等等与大司空类型同一时代 的文化(韩建业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第三章第三节)。炎、黄的合作彻底结束,所以双唇口尖底瓶不必要存在了,而大司空类型也产生了(其他炎帝后裔当已融入黄帝族系同为一体了)。虽然钓鱼台类型目前发现较少,大司空类型主流人群的具体源流关系还不很清楚,但大司空类型为炎帝裔文化应无疑问。
  大司空类型与炎帝系的哪一位宗神相关呢?我们认为它即是共工。
  共工最著名的神话和事件即是与颛顼争帝,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如《淮南子·天文篇》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兵略篇》又说:“颛顼尝与共工争矣……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又如《列子·汤问》说:“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楚辞·天问》“康回凭怒,地何故以东南倾”王逸注曰:“康回,共工名也。《淮南子》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不得,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故地倾东南也”。说明共工族的年代可能早至颛顼时期。共工又与帝喾高辛氏相争,如《淮南子·原道篇》说:“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国语·周语下》“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雍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曰:“贾侍中云:共工,尧时诸侯,为高辛氏所灭”。在尧、舜时,共工又屡遭流放,如《尚书·舜典》说:“(舜)流共工于幽州……天下咸服”,《周书·史记解》曰:“昔有共工自贤,自以无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乱,民无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尧“举兵而流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史记·楚世家》还说“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可见共工为炎帝之后,历颛顼、帝喾(高辛)至尧、舜仍存。共工的地望,据古代文献亦可查考:《淮南子·本经篇》说“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空桑又名穷桑、穷梁,为少皋之居(《太平御览》卷三引《尸子》:“少皋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左传·定公四年》杜预注:“少皋之虚,曲阜也,在鲁城内。《帝王世纪》云:‘少皋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于曲阜’。今曲阜故城有少皋陵” )。学者认为空桑、穷桑在山东曲阜北,空桑又在河南开封县陈留镇南(张传玺、杨济安《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中国古今地名表》88页、10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2版)。可知“共工振滔洪水”当在豫北一带。《山海经·大荒北经》说:“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说明共工族可能在北方。而共工在尧、舜时又被流放于幽州,所以共工地望大致当在豫北冀南。《管子·揆度》说“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天下”,《史记·律书》则说“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说明共工所居之地水患多。又共工能“振滔洪水以薄空桑”,确知共工族当在豫北冀南。共工是一显赫之大神,能与颛顼、帝喾争帝,故共工族之考古学文化在史前应有一定规模和影响。仰韶时代豫北冀南主要存续过两种考古学文化后岗类型和大司空类型,而后岗类型为蚩尤族文化,故大司空类型当为共工族文化。
  袁广阔先生认为,孟庄类型龙山文化之族属当为共工。他说:“古代文献记载,辉县在西周为共伯国,共国故城至今仍保存在辉县城南,徐阳生不仅认为这里是共和之故国,而且还是中国氏族社会末期共工氏族所居之地”。孟庄城址内发现有洪水遗迹,且西城墙是被龙山末期的洪水冲毁的。“这说明氏族社会末期,太行山南麓的辉县一带曾发生过大的洪水。若根据孟庄龙山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