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
生产函数与农史研究——
* 象征腐化堕落 有辱我
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
最新热门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30-35)

时间:2009-7-24 13:55:00  来源:不详
不妥当:其一,陶唐氏在古史体系中并不象共工那样历史悠久。如陶唐氏与尧是二非一,则陶唐氏的存在最早只能与尧相当,它没有年代更早的谱系,不象共工那样可以上溯至颛顼时期乃至可以与炎帝拉上关系。其二,陶唐氏在古史体系中的影响远不及共工。共工不仅与颛顼争帝、与帝喾争学,而且在《左传》中还取代了颛顼之位成为五方天帝之一(即《左传·昭公十七年》所言“黄帝氏以云纪”、“炎帝氏以火纪”、“大昊氏以龙纪”、少昊“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共工氏以水纪” ),足见共工在传说帝系中的显赫地位。其三,张锟先生认为陶唐氏的灭亡可能与夏后启征西河(即今豫北地区)有关,但孟庄龙山古城废弃于前2300年—前2100年之际,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最新的《夏商周年表》禹之始年为前2070年,禹子启二十五年征西河(《古本竹纪年》)与孟庄古城的废弃显然无关,即孟庄古城与陶唐氏拉不上关系。其四,由于共工族在豫北冀南的存在无疑,其显赫和历史悠久又远超陶唐氏,因此若将整个龙山文化后岗类型视为陶唐氏文化,则共工又何处立足?故据《周书·史记解》“唐氏伐之,共工以亡”,笔者认为,陶唐氏在豫北的壮大、兴盛当与共工族在此一地区的衰败相关,无论陶唐氏为豫北土著或自外地而来,都不意味着陶唐氏伐共工之前豫北的主要文化遗存必然为陶唐氏文化。尧、舜流放共工,其后又有“禹伐共工”(《荀子·议兵篇》),陶唐氏也伐共工,可见共工自尧以来有一个衰败过程,不能将豫北地区豕韦氏之前的龙山时代文化均视为陶唐氏文化。
  傅朗云先生认为,古汉字“唐”是一具张着大嘴的假面具的象形字,同春秋战国时楚国流行的“鬼脸线”相似,陶唐即是陶制面具,古籍记载的伏羲、炎帝、尧、舜以及嫫母均属烧制陶面具这一族系(傅朗云《牛河梁“女神庙”族属考》,《北方文物》1993年第1期)。按这种理解,即便后岗二期文化为陶唐氏文化,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也仍应是炎帝族裔文化,上溯到半坡类型为炎帝文化。

如果没有神话传说,史前考古只是挖出一个陌生世界
如果没有史前考古,神话传说永远都是那么荒诞不经

              “炎黄大战”第32项证据(或理由)

  何光岳先生认为,炎帝共有八代,第一、二代炎帝均活动在渭水中游的宝鸡境内,真正称炎帝是宝鸡的第二代炎帝,湖北随州是第三代炎帝烈山氏迁徙的地方,湖南的炎帝陵是第八代炎帝榆罔的陵墓(何光岳《宝鸡是炎黄圣地》,《宝鸡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何光岳《炎帝八世考》,《寻根》,1997年第1期)。将不同地域的与炎帝、神农有关的传说、遗迹视为炎帝族人迁徙所致并认为炎帝族的发祥之地在渭水流域,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湖北随州一带有关神农的事迹、传说,古书中记载颇多。《水经注·漻水》说:“(漻)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涎,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路史·后经三》罗苹注曰:“《荆(州)记》云:‘(神农)井在(烈)山北,重堑周之,广一顷二十亩,内有地云神农宅。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旧言汲一井则八井震动。’《寰宇记》云:‘(隋)县北百里,人不敢触。’按今一穴大木,木傍荫人,即其井处,为神农社,年常祀之。《荆州图》言永阳县西北二百三十厉乡山,东有石穴,高三十丈,长三百丈,谓之神农穴,神农生此,老子亦生于此,故崔玄山《濑乡记》以为老子教堂之故处。”《汉唐地理书钞》辑《盛弘之荆州记中》云:“隋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神农所生。村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则众水井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祀之。庖牺生乎陈,神农育乎楚,考籍应图,于是乎在。”《汉唐地理书钞》辑《荆州图记》又云:“永阳县西北三百三十里厉乡县东,有石穴。昔神农生于厉乡县,《礼》所谓烈山氏也,后春秋时为厉国。穴高三十丈,长二百丈,谓之神农穴。”古代荆州在长江流域,主要指湖南、湖北一带,赖国在今随州东北,厉山今在随州西北,《水经注》说谬水“南过安陆入于涢”,涢水今过随州市,南下过安陆市、孝感市入长江,因此古籍中有关神农的传说、遗迹在今湖北随州市一带是确定的。《路史·后纪三》罗苹注说老子也生于随州厉乡山,可能有误。《老子铭》说:“春秋之后,相县虚荒,今属苦县,故城犹在”,“(相县故城)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学者均释“赖乡”为厉乡,即老子生地。如果老子生地确在楚国苦县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