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
生产函数与农史研究——
* 象征腐化堕落 有辱我
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
最新热门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23-29)

时间:2009-7-24 13:54:59  来源:不详
如果没有神话传说,史前考古只是挖出一个陌生世界
  如果没有史前考古,神话传说永远都是那么荒诞不经

              “炎黄大战”第23项证据(或理由)

  后岗类型的陶器群,有的学者描述为“器物种类有鼎、钵、碗、盆、罐、瓶、缸、瓮、器盖等几种”(李友谋《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中原文物》1998年第2期),有的描述为“陶器群为鼎、罐、盆、碗、钵、细颈瓶和器盖等,以碗、钵数量居多”(韩嘉谷《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考古》2000年第5期);有的学者认为后岗一期文化(后岗类型)陶器群的基本组合为“侈口圆腹柱状足鼎、小口圆腹圜底壶或小口细颈曲腹平底壶、平底钵、深腹圜底钵、罐等(戴向《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之演变》,《考古学报》1998年第4期),也有的仅以鼎、壶、钵为后岗一期文化陶器的基本组合(张忠培、乔梁《后岗一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巩启明先生认为后岗类型的器形有“圜底或平底钵、红顶碗、浅腹盆、深腹盆、圆柱形足鼎、小口长颈瓶、小口鼓腹双耳壶、领下加一周凸饰的圜底罐、大口浅腹盘、器座、器盖等”(巩启明著《仰韶文化》157页,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认为后岗类型的典型陶器有“红顶碗、敛口圜底或平底钵、圆腹罐形柱足鼎、长颈壶、小口肩耳壶、敛口小平底罐、圜底缸、灶等”(1986年版597页)。可见鼎是后岗类型的典型陶器和基本陶器之一。但是濮阳西水坡遗址与三组蚌塑龙虎图同期的第一阶段遗存却少见鼎器,最底层没有鼎器。
  据《199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西水坡遗址仰韶文化第一阶段的陶器种类有敛口深腹平底盂、敛口卷沿深腹平底罐、上粗下细横断面为圆形的柱状陶支架、平底下粗上细呈尖状的陶支架、小口折沿鼓腹平底的三足灶、敞口深腹平底碗、小口双耳鼓腹平底双耳罐、敞口折沿深腹平底盆、敛口折沿鼓腹平底盆等,第二阶段的陶器种类有小口长颈斜肩鼓腹平底瓶、大口深腹口沿外有一周鹰嘴小钩的圆底缸、敞口深腹下附三凹槽形足的盆形鼎、敞口深腹下附三足的罐形鼎、小口折沿的釜形鼎、敛口深腹口沿外有一周褐色带状纹的彩陶钵、红顶碗、敛口卷沿腹上部饰数周弦纹的深腹罐、敞口卷沿平底盒等。据发表的T215、T216两个探方的资料,第三组蚌塑龙虎图位于第5层下打破第6层,但第5层、第6层以及最下面的第7层均未见鼎器遗存,压在第5 层(4B层)上面的文化层始发现鼎的残片(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队《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12期)。西水坡遗址1987年的发掘,发现第二(M45)、三组蚌塑龙虎图均位于第4层下打破第5层,而第4层、第5层均发现有鼎器遗存(濮阳西水坡遗址考古队《1988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文物队《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8年第2期)。西水坡遗址三组蚌塑龙虎图处于同一层位,为同一时期遗存(详后),1987年的发掘说明在蚌塑龙虎遗存产生之前该遗址的居民已在使用鼎器,1988年发掘的简报资料则表明蚌塑龙虎图产生期间及之前西水坡居民可能没有使用鼎器或者很少使用(第一阶段的器物群没有鼎,第二阶段存在三种样式的鼎)。根据两次发掘报道的资料,似乎可推测:在三组蚌塑龙虎图产生之前,西水坡遗址的居民已在使用鼎器,但直到三组蚌塑图产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鼎器可能都没有成为西水坡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器。
  吴耀利先生依据1971年、1972年、1982年三年所发掘安阳后岗遗址的资料,将后岗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主要器物有圜底红顶钵、小陶碗、陶盂和长颈凹腹小口瓶等。钵的形式比较单纯,主要是圜底。碗和盂的器形较小。器物均素面,磨光,未见彩陶”,中期“主要器物有钵、碗、盆、罐、鼎、瓶等。器物形式和种类增多。红顶钵大量流行,不但有圜底的,也有平底的。新出现了鼎、大口双耳圜底缸和彩陶”(吴耀利《试论后岗仰韶文化的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