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
生产函数与农史研究——
* 象征腐化堕落 有辱我
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
最新热门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23-29)

时间:2009-7-24 13:54:59  来源:不详
址发掘简报》)很接近,或可佐证《试论》的认识。
  《研究》分析了后岗下层、四十里坡下层、南阳庄遗址、上土河遗址、大汶口遗址、北辛遗址所出“后岗一期文化”遗存,将后岗一期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而属于早期的遗存有后岗第Ⅰ段、四十里坡第Ⅰ段,即后岗72H5遗存在“后岗一期文化”中属于年代最早的一期。《研究》认为南阳庄遗址有釜、灶、支脚的一类遗存不同于该遗址F2有鼎、壶、彩陶壶、盂那一类遗存,同时也不见诸其他年代明确的后岗一期文化遗存,而与下潘汪和界段营相关遗存接近,所以暂不归入后岗一期文化。《研究》没有分析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存,但根据《研究》的标准,西水坡仰韶文化第一阶段接近下潘汪的遗存也应不在“后岗一期文化”中,所以《研究》估计“后岗一期文化的绝对年代范围不会超出距今6400—5900年”。后岗72H5处于“后岗一期文化”的最早期,所以后岗遗址中鼎器的年代不会超过前4400年,而《试论》所划出未见鼎器、彩陶、大口双耳圜底缸的“后岗早期”的年代当早于前4400年,其上限可能不会早到西水坡第一阶段出盂、支架、罐、碗的“早期”,结合栾丰实先生对后岗下层年代上限的估计,我们认为它可能刚好和西水坡第一阶段摆塑蚌壳龙虎图的“晚期”年代前4500年相衔接。即西水坡蚌塑龙虎图产生之后约有100年左右的时间,鼎器始在后岗类型中流行起来,我们认为这正是摆塑西水坡蚌塑龙虎图的族群接受鼎器所需要或花费的时间,约经历了四、五代人。后岗遗址经过多次发掘,其“早期”不见鼎器,很可能意味着它是摆塑西水坡蚌塑龙虎图的族群所开辟的一个新的居地。后岗类型分布的主要地域是豫北冀南,我们认为它最早的居所即是西水坡,而它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自豫北冀南而向冀西北、内蒙古中南部、河套地区(张忠培、乔梁《后岗一期文化研究》;韩建业著《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关于后岗类型的来源,考古学家有大体一致的意见但也有一些区别:张忠培、乔梁认为北辛文化、北福地甲类及界段营H50等遗存是后岗类型共同的直接来源,而磁山、裴李岗文化是其更早的源头(《研究》),戴向明的认识与此大体一致(戴向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格局之演变》);韩嘉谷认为“后岗一期文化的来源,实包含有磁山文化—界段营类型和镇江营—北福地甲类两个系统,磁山文化—界段营类型变异在先,镇江营—北福地甲类影响在后”(韩嘉谷《河北平原两侧新石器文化关系变化和传说中的洪水》),李友谋认为后岗类型与淇县花窝遗存有关,而花窝遗存的直接来源是裴李岗文化但它受到磁山文化的影响(李友谋《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杨亚长认为豫北冀南后岗类型分布的中心区域“先期文化曾是裴李岗文化磁山类型,并且已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前者是在承继后者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杨亚长《略论郑洛文化区》,《华夏考古》2002年第1期),栾丰实则强调“后岗下层一类遗存与北辛文化的关系,较之豫中地区早期仰韶文化更为密切”(栾丰实《试论仰韶时代东方与中原的关系》)。笔者认为,这些认识都是有道理的,而且都有文化遗存为证,可以认为上述这些文化、类型都是后岗类型的来源。但是我们这里要探讨的是创造后岗类型的居民是怎样的一个族群,应该归属哪种文化。“文化”来源可能有多种,但创造这种“文化”的族群则可能主要是一种(当然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族群而有相近的“文化”)。上述这些文化系统中,裴李岗文化、北辛文化、镇江营—北福地甲类等均有使用鼎器的传统,而磁山文化—界段营类型是不用鼎器的。若从后岗类型流行鼎器的角度看,它的居民可能与前一系统有关,但是考虑到后岗类型早期对鼎器的接受可能有一个适应和延滞过程,所以它的居民可能与后一系统有关。但是,李友谋先生认为,豫北后岗类型与冀南西万年类型(含西万年、下潘汪、界段营、赵窑等遗址相关遗存)的关系,主要是前者对后者有较强的影响,而不是前者来源于后者,虽然后者年代早于前者(李友谋《试论豫北冀南地区的仰韶文化》)。所以如果我们分析后岗类型早期对鼎器有一个接受和适应过程无误的话,那么创造后岗类型的居民应该有另外的来源,这个另外的来源我们认为即是半坡类型。
  在对后岗类型有影响的文化中,除了北辛文化、北福地甲类、界段营H50以及更早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外,还有半坡类型,而半坡类型是不用鼎器甚至难见三足器的。丁贤先生在论及半坡类型、后岗类型的关系时说:“后岗类型的主要炊事用具是鼎,而半坡类型的主要炊事用具则是罐,鼎虽然在半坡遗址中也有发现,但其造型则与后岗类型出土的鼎不同。后岗类型的鼎为罐形,而半坡类型发现的鼎则为钵形。不仅如此,两个文化类型遗址中发现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