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
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
生产函数与农史研究——
* 象征腐化堕落 有辱我
炎黄子孙称谓的由来
最新热门    
 
“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23-29)

时间:2009-7-24 13:54:59  来源:不详
是另外一种形制。河南杞县鹿台岗龙山文化遗址,出土有方中套圆的房屋基址,而且基址上有正南北、正东西方位的“十”字形通道延伸出外室,内外圆形和方形房址之间狭小不可能有其他建筑或实际用途。根据此房屋基址的形制(形如立杆测影之晷影盘)和实际尺寸计算,可以判断它正是古人用于立杆测影之原始天文台基址(详见拙著《伏羲画卦》)。这个案例是直接将“天圆地方”观念与立杆测影和晷影盘形制结合在一起,说明房址的确与观念有关。在半坡类型中,笔者尚未发现类似案例,但半坡类型对立杆测影的崇拜、与立杆测影有关的实物资料非常丰富是没有疑问的:起源并流行于半坡类型的折腰形器座系取象于立杆测影所得之阴阳交午图形“    ”(《淮南子·天文训》说:“日冬至,日出东南维,入西南维。至春秋分,日出东中,入西中。夏至,出东北维,入西北维”。连接冬、夏二至日出日入之影即得“×”形,再连接其在日晷上的交点,即得阴阳交午图形。陆思贤著《神话考古》322页对此亦有申说);半坡鱼纹的基本构形即阴阳交午图形的变式或夸张,绝大部分鱼纹是用两个阴阳交午图形垂直交叉而成(所以半坡鱼纹基本上都画成三角形或其组合);北首岭77M15:⑺红陶细颈壶不仅是十月太阳历的历书实物,而且其上部一周纪日的六组小“松塔”,每组六个小三角均叠成两个三角形尖角顶对的模样即立杆测影所得之阴阳交午图形(图见《宝鸡北首岭》),它当是该器作为十月太阳历历书实物的内证。仰韶文化的尖底瓶起源于半坡类型,而且它的产生和存在都与古人的观念、信仰有关(参见第16、17项证据或理由)。尖底瓶的存在和使用意味着它始终都应该被悬置于空中而且直立着,笔者认为尖底瓶的形制及其使用形态正是取象于立杆测影之立杆:二者形态一致,而且都必须直立着才有用,倒下即无用。尖底瓶倒下其所装液体即倒出,立杆倒下即不能测影,二者都须直立于空中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半坡彩陶上的羊角柱图形,学者认为即立杆测影之图腾柱形象(陆思贤著《神话考古》150页)。半坡和姜寨出土的人面鱼纹,其人面为婴儿相,陆思贤先生认为它们即先民所画的月相图(陆思贤著《神话考古》121—125页)。这种人面鱼纹人面两耳位置常画一对上翘的角形纹,应与陆先生所说之“角柱”即在立杆测影之图腾柱上装饰角形饰件有关,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的口部都画成阴阳交午符号“  ”形状,二者可以互证。所以可以认为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它的基本含义即表现月相与立杆测影天象观测及历法之内容,这一点与半坡鱼纹的内涵表达正相一致、吻合。半坡类型流行的器型、纹饰都与立杆测影、太阳历有关(半坡类型罕见鼎器、三足器,笔者认为它们在史前时代正与北斗、北极崇拜及心宿三星崇拜有关;半坡类型不见斗形刻划,罕见鸟纹,而且与“鸟”似乎存在着一种敌对关系,斗形表示北斗崇拜,而“鸟”正是“星鸟”、心宿之象征,解说详后),这种情况绝不是偶然的。因而我们认为半坡类型同时流行方形和圆形房屋基址与半坡人崇拜立杆测影以及“天圆地方”这种观念有关。而这与西水坡45号墓“天圆地方”的形制,后岗类型房址方、圆并见正相契合。退一步说,半坡类型房址与后岗类型房址方、圆并行也是二者相关的佐证,而这种“相关”不见于庙底沟类型、大河村类型以及东部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
  后岗类型的来源有北辛文化、磁山文化—界段营类型、镇江营类型—北福地甲以及裴李岗文化—花窝遗存等因素,但西水坡45号墓“天圆地方”内涵的表达在这些先行文化中尚不能找到渊源,而恰恰与半坡类型紧密相关。贾湖遗址第一次发掘发现M16有龟壳碎片三堆、M17有龟壳7堆(每个壳破碎为一堆),二者均置于墓主胫骨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遗址的试掘》,《华夏考古》1988年第2期);据冯时先生研究西水坡蚌塑北斗的思路,贾湖这种胫骨与碎龟壳的关系也可以解释为是合立杆测影与心宿三星、北斗七星崇拜为一体的表现,但西水坡45号墓与后岗类型遗存也不是源于贾湖这类遗存:一是年代相距太远,至少有一千多年的距离;二是贾湖类型高规格墓葬盛行龟甲、叉形器,这种传统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下王岗类型所继承,而不见于后岗类型和西水坡。大汶口文化及后来的山东龙山文化盛行一种墓葬龟甲,这种龟甲一般都是背甲呈圆形,上面钻有连线呈方形的四孔,腹甲呈“亚”形,但一端保持原状呈圆形并在其上钻凿一孔,另一端被截平、修整成方形(王育成《含山玉龟及玉片八角形来源考》,《文物》1992年第4期)。冯时先生和陆思贤先生对可能受到大汶口文化影响、与大汶口文化墓葬龟甲形制相同的含山出土玉龟甲作了研究:冯认为其背甲为圆形象征北极天盖,其上钻凿的四孔表示斗魁四星,腹甲圆端的一孔为北极星(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录》256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陆认为玉龟背、腹甲的圆形,“亚”形表示“天圆地方”(陆思贤著《神话考古》51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