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陈季同生平史事考

时间:2009-7-24 13:55:15  来源:不详
 陈季同还以其外交手段,促使法方解除了脱利古的特使职务。脱利古本为法政府特派中国讨论越事的使节,为人急躁、傲慢。当他与李鸿章在上海会谈时,语气蛮横,开口便要挟中国:“如欲与法国失和,我已预备整齐,断不因循退让!如中国派兵明助越南,或暗助,可先说明。如不助越,要取一确实凭据。”进而又强横地要求李:“请速电告国家,明示日后永远不管越事,给我一文书凭据”,并且竟然问李“有何权柄办理此事?”李鸿章答以:“我系当朝宰相,汝系法国使者有何凭据?”[24]脱利古出示电报,李鸿章拒绝承认,谈判遂不欢而散。陈季同在与法首相及外长会晤时都谈及脱利古的外交失礼行为,法外长于是向陈保证:“中国以后必无傲慢之法使。”不久,脱利古被撤回国,由新使巴德那(Patenôtre)接任,因而李鸿章认为“脱使之前倨后恭,及别派巴德那驻京,盖由陈季同讽之也”。[25]
  陈季同此次巴黎之行本为奉命行事,其言行非任意妄为。《密记》中因而较少主观议论,而多客观记述,但细读《密记》全文,仍可看出陈对中法关系前景的判断。他在六月二十一日的日记中谓:“法国今日之意,必不肯先开战端,然又不肯先行说出,因恐黑旗为华、越所指使,他日若得中国或越南帮助,则必须与中国及越南有事。故外部先埋根基,为他日筹饷拨兵地步。”陈的分析指出了法国政府当时颇为尴尬的处境,一方面法方不能容忍黑旗军在越南发展势力,威胁法国利益;另一方面法方对与中国的战争并无必胜把握,不愿挑起法、中冲突。陈季同将此信息传至中枢,对越南问题颇主和平处理,其个人趋向与李鸿章一致。在《密记》中我们见不到像当时国内主战派那样的激烈情绪,而多是进行冷静的分析和机敏的辩驳,显现出陈作为一个外交官不亢不卑的风度。但陈对中法战争的危险又具清醒意识,在《密记》结尾,他从电报中得知法军在越南南定取胜黑旗军和越军后,在日记中写道:“今法军前进,仅离巴[北]宁四十里,而巴[北]宁有六千华兵镇守,恐不日将交锋也。是从此多事矣。”陈的推测很准确,四个月之后(十月二十七、八日),法军炮击清军防地,中法军队正式交锋,战争也由此升级。这种局面是陈季同所不愿意看到而又无力改变的。
  陈季同所探知的法方情报为李鸿章所采用,李在给总署函中称“察其执政与陈季同面谈者,非欲与中国开衅,又不肯分界保护,此事殊不易处置也” [26],措辞、口气与陈如出一辙。显然,陈季同的《巴黎半月密记》对李鸿章处置越事产生了影响。
  陈季同的巴黎之行还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开辟了中法谈判的新渠道。由于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与法国外交部在越事上发生龃龉,法方很想抛开曾纪泽,另寻谈判途径。此时陈季同与法政界的主动接触,使法方认为上述意图有实现的可能,因而法外交部令其驻德国公使与李凤苞接触。法国驻德公使郭式尔于七月三日约见李凤苞,表达法国政府的意见:“前接法外部来函云,有贵使馆随员陈季同过巴黎,曾与晤谈,外部甚喜,且喜尚能与中国人晤谈,因此想及贵使为欧洲所见重,或肯商议此事,是中法交情可将断而复续也。”[27]李凤苞在随后的“致北洋大臣电”中亦称:“法国驻德使述其外部语:今巴黎不能商,脱使有病亦不能商,只可与苞商。”[28]所谓“巴黎不能商”,其意实指曾纪泽因持论强硬而见恶于法方,使双方会谈无法正常进行。法方“深愿另有一明白和气之熟人,近在巴黎,常与外部面谈”[29]。“近在巴黎”之“明白和气之熟人”应指陈季同,但这只是法方的一相情愿,以清政府之常例及当时情势,陈季同都不可能成为中法外交谈判的主角。李凤苞同样也不敢越俎代庖以招曾纪泽之怒。[30]因此,李凤苞在两次与郭式尔的会谈中都持规避态度,不肯干预曾纪泽与法方谈判,但他又将法方试图另寻谈判渠道的信息转达给总署,后者不能不对此种情势加以关注。数月之后(光绪十年四月),总署撤曾纪泽兼使法国职[31],由李凤苞暂时署理,于是李凤苞取代曾纪泽而成为与法方谈判的主角,陈季同从此亦得以参加大部分中法在欧洲的接触。
  李鸿章对于陈季同这一时期在中法交涉中发挥的作用甚为满意,因向总署荐陈之功,赞其“深知大体”[32]。李凤苞和陈季同由于与李鸿章较深的渊源关系,他们在随后的对法谈判中都秉承李鸿章的意图,基本上一力主和。从光绪十年四月始,李凤苞兼署驻法使臣,陈季同升任参赞,陈氏的主要活动从柏林转到巴黎。在光绪十年闰五月至七月初一的这两个月时间里,陈季同随同李凤苞十次谒见茹费理[33],辩论谅山事件以及《中法简明条约》(又称《李福协议》)问题,但实际上局势逐渐导向全面战争,外交谈判已无济于事,双方的主战派都寄望于战场上的胜利。七月,中国驻法使馆降旗,李凤苞离法回德,李鸿章命陈季同“改装密探”,陈由此留在巴黎,“确探舆论情伪”[34]。通过与日意格等法国政界人物的联系,陈季同不断地将有关法国舆情转告国内,直至中法停战。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