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曹丕在王粲墓前学驴叫
曹丕在王粲墓前学驴叫
最新热门    
 
王粲典定朝仪与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

时间:2009-7-24 13:55:24  来源:不详
典籍所言先秦制度[24]有所不同,而东汉明帝之“复制佩”,实乃参考古制。《后汉书·舆服志》及《通典》谓“明帝乃为大佩,冲牙双璜,皆以白玉”[25],此种“大佩”,与单件之玉佩不同,乃多种玉器如瑀、璜、冲牙等组合而成,古称“杂佩”,其形制从近年西汉时期的墓葬出土文物中屡有见到[26],鱼豢《魏略》谓“有双璜、双珩、琚、瑀、冲牙、琨珠为佩者,汉明帝采古文始制。”[27]而汉末战乱后失传的佩制,有可能亦包括这种组佩的排列穿组样式。王粲之识旧佩,当亦含有了解东汉大佩串组形制之意,否则很难对瑀、璜、冲牙等玉佩之形与名加以判断[28]。
  至于王粲玉佩之法是否传之于后?答案应是肯定的。前引挚虞所言“今之玉珮,受法于粲”以及《宋书·礼志》五称当时所服之佩制式来自王粲,“魏侍中王粲识其形(指东汉玉佩之形),乃复造焉。今之佩,粲所制也。”可知王粲玉佩之法亦即通过王粲而保存下来的东汉佩饰制度,自魏晋而至刘宋时,犹未失传。虽然后来《通典》述历代佩玉之制,不言魏制[29];然据《通考》,则是因“魏氏多因汉法”,故“其所损益之制无闻”[30]。而所谓“多因汉法”,自是指采用王粲之法。其制度之大概,从史书所言晋宋因袭汉魏玉佩之制的情况,可大致推知。以天子服佩为例,《晋书》卷二五《舆服制》谓:

  及晋受命,遵而无改。……佩白玉,垂珠黄大旒,绶黄赤缥绀四采。

《通典》并称,“晋制,盛服则杂宝为佩,金银校饰,绶黄赤缥绀四采”[31],所谓杂宝为佩,即说明佩饰乃用不同材质之玉石(可能亦有玛瑙、水晶、玻璃、煤精石等)串组而成(如满城汉墓二号墓及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之佩饰),而其所“遵而无改”之制,按《通考》所言,就是汉魏之制[32]亦即王粲之制[33]。刘宋时天子礼服佩玉之制,史书无载,但从《通考》言“宋制平天冕服,不易旧法”[34]之言推断,其佩饰也当同样不改旧法。如结合天子以下的皇太子至诸王之佩饰来看,宋制遵晋制亦是无疑的。《晋书·舆服制》载:

  皇太子金玺龟钮,朱黄绶,四采:赤、黄、缥、绀。给五时朝服、远游冠,介帻、翠緌。佩瑜玉,垂组。
  诸王金玺龟钮,纁朱绶,四采:朱、黄、缥、绀。五时朝服,远游冠介帻,亦有三梁进贤冠。朱衣绛纱襮皂缘,中衣表素。革带,黑舄,佩山玄玉,垂组,……。

而《宋书·礼志》五载:

  皇太子,金玺,龟纽,纁朱绶,四采,赤、黄、缥、绀。给五时朝服,远游冠,亦有三梁进贤冠。佩瑜玉。
  诸王,金玺,龟纽,纁朱绶,四采,赤、黄、缥、绀。给五时朝服,远游冠,亦有三梁进贤冠。佩山玄玉。

比照两代佩玉制度,宋对晋制的因袭也是很明显的。
  夏鼐先生在论汉代玉器时曾指出,汉代在中国玉器史上,是一个结束了殷商以来传统的过渡阶段,而在其后的各朝代,就是玉器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了[35]。而王粲对汉代玉佩之法的复原,在汉以后佩饰制度的保存发展中,无疑起到某种承先启后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古人比德于玉的传统,直到经学衰落,朝纲大乱的汉末,仍为一些真正坚持儒学理想的士大夫所看重。与王粲同时的徐幹,在《中论》中以治玉喻君子之修养德业,谓“夫珠之含砾,瑾之挟瑕,斯其性欤?良工为之以纯其性,若夫素然。故观二物之既纯,而知仁德之可粹也。”[36]并以佩饰为君子“嚮道”,雕励自警之用[37]。应当看到,徐幹所言佩玉修德之功用,较之古礼,显然已寓有儒学士大夫个体自觉的新内容。由此似亦可认为,王粲在汉末乱世识得旧佩一事之意义,不止限于制度保存之层面,实际上还另有一层坚持儒家文化价值理想的潜在内涵。
  雅乐为传统礼仪制度之组成部分,《白虎通》引今文《尚书》有“前歌后舞,假于上下”之说[38]。所谓“功成作乐,治定制礼”[39],有关魏宫廷乐舞歌辞的造作,《晋书》卷二二《乐志》上称:

  魏武挟天子而令诸侯,思一戎而匡九服,时逢吞灭,宪章咸荡。及削平刘表,始获杜夔,扬鼙总干,式遵前记。三祖纷纶,咸工篇什,声歌虽有损益,爱玩在乎雕章。是以王粲等各造新诗,抽其藻思,吟咏神灵,赞扬来飨。

又《宋书》卷一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