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曹丕在王粲墓前学驴叫
曹丕在王粲墓前学驴叫
最新热门    
 
王粲典定朝仪与其家世学术背景考述

时间:2009-7-24 13:55:24  来源:不详
的京氏《易》学,在山阳郡都有传习。如光武帝时的山阳太守吕羌,修《梁丘易》,号“经学深明”,著名经师范升上疏光武帝,愿推博士以避之[82]。以后山阳湖陆人度尚,亦通《京氏易》[83]。这一地域性《易》学背景,对王氏家族学术旨趣的熏染,尤不可小视。
  与经学相关的礼律之学,在山阳地区也颇有渊源。前述明帝时曾以高平(时名橐)益东平国封,而东平宪王刘苍,崇重文学,对朝廷礼制颇有研究。史言“是时中兴三十馀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84]。至于律学,在汉代本与《春秋》之学关系密切[85],故治《公羊春秋》的公孙弘等亦为著名律家[86],山阳之律学传统亦因之由来有自。而于此尤可注意者,尚有西汉之张敞、朱博为山阳太守事。张敞少时曾得到律学名家杜延年之赏识,后为宣帝时著名能吏,善“任烦治乱”。其为政用刑罚颇严,然而能“缘饰儒雅”,“以经术自辅”[87];杜陵朱博为政亦用法术,号“网络张设,少爱利,敢诛杀”,谙于律条,后迁廷尉,决疑断狱能“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88]。此二人先后作守山阳,其影响自不容置疑。其后山阳瑕丘人陈汤,亦“明法令,善因事为势”[89],卒为律家[90]。观王龚、王畅父子两代均曾出任司隶校尉,其职专司京畿地区法纪之督察,可纠弹三公以下百官之违法,王氏既世为此职,其家族必通律令之学无疑。尤其王畅,执法为政有“严明”“威猛”之称[91],多少可见此地律学传统之痕迹。以后王粲政论,多论刑政[92],明显地表现出德刑并重兼综儒法的思想政治倾向[93],自然也有其家传的因素在。至于王粲为魏国厘定朝仪,所订者亦以郊庙冕服登歌乐舞为主,其来自东平王苍“修礼乐”的影响恐亦难以忽视。
  天文算历之学,在汉代本与作为经学基石的《尚书》阴阳五行之说与《易》学之象数、卦气诸说紧密相关,故经学学者颇多谙于道者。山阳地区经学之盛,为该地算历之学的流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至汉灵帝熹平、光和以降,此地犹有以算术律历之学著称的学者,如山阳湖陆人单飏,“善明天官、算术”,后为太史令[94]。而汉末著名天文历法学家刘洪,史亦载其“领山阳太守,卒官”。《后汉书》卷九二《律历志》中注引《袁山松书》言刘洪为泰山人,鲁王宗室,“延熹中,以校尉应太史征”,“洪善筭,当世无偶,作《七曜术》。及在东观,与蔡邕共述《律历记》,考验天官。及造《乾象术》,十余年,考验日月,与象相应,皆传于世。”又引《博物记》称:“洪笃信好学,观乎六艺群书意,以为天文数术,探賾索隐,钩深致远,遂专心锐思。”刘洪之学及所造《乾象历》,后人谓之“深妙”[95],在汉末三国两晋极有影响[96]。由是而观王粲之善算,显然亦非偶然[97]。
  除了地域影响,王氏家族学术,尚有一条来自师弟相传的重要路径。史载王畅曾师事颍川荀淑[98],因此王氏家学进一步受到荀氏之学亦包括其《易》学之影响。众所周知,荀淑之为人治学,在汉代经学传统具有某种全新的意义。一方面,他“博学有高行”[99],学问和德行极为当世所推重;另一方面,其治学“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100],已有走出汉代经师硁硁小儒狭隘解经的章句之学,回归儒学大义的倾向。荀氏家世所传,本为正统今文经学,其根本应在《春秋》之学,如荀爽“幼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躭思经典,不应征命”[101],所著有《春秋条例》和《公羊问》等[102];荀淑长子荀俭早死,其子悦亦“年十二,能说《春秋》。”[103]而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则表现在《易》学上。荀氏所治《易》学,在当时非常典型地显示出汉代经学学术新旧变迁的痕迹。荀淑治《易学》的情况,史书没有确切地记述,只说他“莅事明理,称为神君”[104],人称“清识难尚”[105],加之“不好章句”,可看出其治《易》重义理亦重实际运用,以今文《易》为主又兼有古文《易》影响的情形。作为荀淑学术继承人,与王畅年辈相若,关系密切的荀爽,治《易》正是沿续了这一家族传统。荀爽于儒家五经,《易》、《书》、《诗》、《礼》、《春秋》均有著述[106],尤其治《易》,汉末无人能出其右。观其在党锢之祸中,“知以直道不容于时”,故用《易·明夷》卦理分析时势,劝李膺晦迹免祸之举,自是其家世《易》学传统的典型表现。《后汉书》卷六七《党锢·李膺传》载:

  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顷闻上帝震怒,贬黜鼎臣,[107]人鬼同谋,[108]以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109]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