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本土资源与外国史研究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余英时与中国历史研究: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
最新热门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

时间:2009-7-24 13:55:26  来源:不详
易落入“格套”而成为某种思想史“象征”的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等[4]。从图像学研究的角度看,构图、变形、位置、设色等等恰恰是图像与文字文献的差异所在[5],从思想史研究角度看,这些方面的图像学研究才是可以补充文献资料的地方。因为,既然图像也是历史中的人们创造的,那么它必然蕴涵着某种有意识的选择、设计和构想,而有意识的选择、设计与构想之中就积累了历史和传统,无论是它对主题的偏爱、对色彩的选择、对形象的想象、对图案的设计还是对比例的安排,特别是在描摹图像时的有意变形,更羼入了想象,而在那些看似无意或随意的想象背後,恰恰隐藏了历史、价值和观念,于是在这里就有思想史所需要研究的内容。
  “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代人郑樵曾经说到“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6],如果真如古代人理解的那样,象中蕴理,理以象出,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在文字文献中找到思想史,也许还可以在图像资料中找到思想史。在西方,图像学(iconography)自十九世纪从考古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研究宗教艺术中的图案、象征、符号的意义之後,渐渐进入关于民族、宗教、观念、意识形态的研究领域,然而,这一领域在中国研究中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其实,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图像相当丰富,它也真的蕴涵着相当丰富的思想史内容,只是思想史研究中的图像研究,尚需要一些方法上的摸索,下面便尝试举几个具体的例子[7]。

 一

   在古代中国的祠堂祭祀或宗教仪式上经常使用一些悬挂的图像,这些图像的空间布局似乎始终很呆板也固定,如果说,绘画作为艺术,它在布局上追求的应当是变化与新奇,可是,这些仪式上使用的图像却始终好像刻意遵循一种陈陈相因的,四方向中心对称排列的格套,改变这种格套反而会使它的意义丧失。而这种反复呈现的“格套”,却成了一种象征,它来自对于某种观念不自觉的持久认同。因为,这些空间布局的背後,其实有很深远的历史与传统,简言之,重复呆板的格套象征着根深蒂固的观念。
  比如,古代中国的佛教与道教就有在仪式上作为想象神祗世界悬挂的画轴,这些图像是在大型宗教仪式中使用的,通常图像是仿照宗教建筑的三面墙壁安置,中间正面的是最高的主神,两侧是各种辅助性的神仙或菩萨,共同象征着宗教所设定的“圣域”,作为宗教理想的境界引起信仰者的崇拜、向往和模仿,因此这类图像作为思想史文献时,常常需要将它放置在宗教仪式中,考察它的象征意味。如本世纪初法国伯希和(Paul Pelliot)带至巴黎的,有代景泰五年铭记的《水陆斋图》,就是佛教水陆大会中使用的,它不仅向信仰者讲述着天界的情形,而且按照法国学者的研究,这种仿佛金字塔(pyramid)式的空间构造有着“向着中心众星拱北斗式的涌动”的意味,它本身就呈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自然观,以及对万物的看法” [8];而现存波士顿博物馆的南宋《道教三官图》则可能是道教斋醮仪式上用的“幕”【图一】,按照宋代人《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一的说法,在室内举行斋仪,北、东、西三面墙壁就需要绘制图像,斋坛前要设幕,平常建斋,要立东西两幕,如果是隆重的黄录斋,则要建东西六幕,“左玄师、次天师、次监坛大法师,右五帝、次三官、次三师”[9],据现代学者的研究,这些作为坛场帷幕的神祗图像,也是信仰者想象神界的依凭,它的空间设计与宗教仪式的配合,也有着相当深刻的意味[10]。这种绘画本身的内容与它悬挂的空间位置,构成了一个置身其中的信仰者身历其境的“境”,加上正面主神的画像、牌位或塑像,三面神奇画像加上夜晚头顶星空,构成想象的“圣域”或“天界”,它凭借历史传统的遗存、神奇谲诡的故事、匪夷所思的内容和绚丽缤纷的色彩,本身就构成了想象的世界,而这种仿效多维空间,如同现代环状银幕的仿真场景,加上宗教音乐,把本来就有虔诚信仰的人们带到预设的宗教境界。
  “铸鼎像物”,即由图像构造虚拟世界以比拟真实世界的历史很早,人们也早就看到了图像对于宗教性想象的启迪性,也早就理解了这种空间设计的象征性。关于《楚辞·天问》最早的解释之一,就是王逸《章句》说的,屈原被放逐後“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谲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