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近百年来的中国哲学史研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本土资源与外国史研究
百年西方军事战略思想回
汉代执法思想中的理性因
余英时与中国历史研究:
布罗代尔史学思想新论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
卢梭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
最新热门    
 
思想史研究视野中的图像——关于图像文献研究的方法

时间:2009-7-24 13:55:26  来源:不详
图以昭穆次序安排,统统画成正面端坐像,就是作为秩序的象征(symbol of system),而山水画中人物的渺小,也已经被艺术史家指出它隐含了某种溶入自然或追求静谧的取向,古代帝王图常常将帝王的身躯画得格外高大而将侍者画得相对渺小,就表现着一种对地位与权力的仰视,而明清版画中把理想女性想象成削肩纤弱的模样,多少反映了那个时代男性中心的强势地位和缺乏自信的性别意识。特别有意思的是,我注意到古代中国以地图绘制中的中与边、大与小、上与下来表达着当时关于民族、国家和文明的观念,也表达着某种焦虑和不安[24],而《职贡图》、《王会图》或《朝贡图》,则把异国人物不仅画得“非我族类”,而且多少有些变形,正是在这样的变形中,表现着天朝大国的自我意识。
  思想史研究者已经指出,古代中国思想向近代中国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从“天朝”的想象中走出来,进入“万国”并峙的时代,从而对于自我的理解从“天下”到了“中国”[25],可是,当古代中国这种自我文明永恒高于四裔的自信一旦丧失,传统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就将出现裂缝甚至崩溃。可以证实思想史中的这一论断的文献很多,不过最直接和最形象的表现却是上面提到的那两种图像,古代中国人画的“世界地图”如《舆地图》、《禹迹图》、《广域图》之类,当它把汉族所在的那一块空间放在中央并占据了“天下”的大半而将异域画得很小并放在四周,我们知道它仍然在表达着古代中国关于天朝与四夷的想法,而当人们被迫接受近代西方绘制的世界地图时,可以知道传统关于天下的观念已经崩溃,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一篇关于古代地图的论文中讨论过了[26]。而《职贡图》也同样是对世界的一种理解,自从传说梁元帝画《职贡图》以来,到收入四库全书的《皇清职贡图》,历代宫廷都曾以异域来使朝觐为主题画过这种图像【图四】,在很长时间内,这种原本为表现天朝上国中“胡越一家、要荒种落,共来王之职”,又把异族看成“其状貌各不同,然皆野怪寝陋,无华人气韵”的图像[27],一直被当做“万国”、“异族”、“番鬼”甚至“洋人”图像的范本,无论是写实的还是想象的,它都充当着关于“异域的想象”[28]。
  在这种想象的图像中,中国以唯一文明大国的眼光俯瞰四夷,半是鄙夷,半是哀愍。南宋刘克庄在描述李伯时所绘《十国图》时,说尽管有的外邦离开万里,但他所画却“非虚幻恍惚意为之者”,也就是说至少关于日本、日南和波斯还是实录,尽管如此,他还是把异族人想象成野蛮人,“其王或蓬首席地,或戎服踞坐,或剪发露骭,或髻丫跣行,或与群下接膝而饮,或暝目酣醉,曲尽鄙野乞索之态”[29],尽管当时文明的汉族国家已经被野蛮的女真和後来的蒙古压迫得只剩下半壁江山,那种文化的优越感却始终不曾消失,反而在强敌环伺中越发凸显出来【图五】。当然,这并不仅仅是古代中国一侧的事情,同样,也可以从一些西方的图像资料中看出最早接触时代西人对于中国有多少想象。通常,人们都以为用图像传达一件事物或现象,比文字更准确[30],因为文字在阅读和理解的时候,非常容易从词汇意义的缝隙中羼进想象,当一个文字的描述从写作者笔下到达阅读者眼里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直接,其实并不尽然,古代所谓“郢书燕说”说的就是文字的“误读”。不过,看似写实的图像似乎也难以逃避想象和偏见的入侵。举一个例子,善于写生的西洋人用他们的透视画法,描绘中国的建筑、风景和人物,本来按理说应当大体准确,像1665年Johan Nieuhof的一幅风景画,就被人在巴黎找到了原来的素描底本,底本看起来就是实地的写生作品。但是,恰恰是原来那个素描底本的被发现,说明这是实景的同时,又说明在从写生到作画的时候羼入了想象【图六】,因为,在後来印刷出版的图中,这些椰子树、城楼上的草木,却是後来按照西方的习惯性想象加上去的,于是,这幅画里就有半真半假。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的历史中常常就是这样的,“误读”伴着“想象”,“揣测”连着“观察”,像一幅据说是顺治皇帝的画像,怎么看也像是一个西洋人在西洋宫殿里面,那种雕镂精细、花纹繁复,墙上挂满了华丽挂毯的宫殿,不像中国的皇宫,说是西洋贵族的豪宅可能更像一些,至于旁边的那只小狗,也许是想象中加上去的,中国皇帝大约不会自己养一条牧羊犬[31],而西洋人所绘的乾隆时代宫廷宴饮图,也羼了很多西方习惯想象在内[32]【图七(1)、(2)】,同样,在另一幅关于清初宫廷的绘画中,我们看到清帝手按地球仪,阶上众军人执刀拄枪,四周侍卫,阶下是四个犯人,其中一项上戴枷者倒地,布局全然是西洋画的格局,把宫廷、帝王和审讯放在一起,大约也只是一种西方的想象[33]。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猜出,这幅令人惊心动魄的画中,那个手持长矛背上挂弓,手提人头的人是何许人?可能会猜是印地安、非洲人,但我想中国人中间大概很少会想到这是早期台湾人的形象【图八】[34]。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