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陰山高闕與陽山高闕辨析——並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走向以及長城之起源諸問題

时间:2009-7-24 13:55:51  来源:不详
地”時,就應當是出秦昭襄王長城而向北推進,最後直抵黃河東流河段的南岸,將匈奴斥逐於黃河以外。因而,從秦昭襄王長城向西、向北,直抵黃河河道這一大片土地,就應當是蒙恬所略取的“河南地”。與秦國舊有國土相對,這是一片新的疆域,因而時人又稱這一帶爲“新秦中”[86]。
  由於秦昭襄王長城的東北端,直抵黃河岸邊,“河南地”的東面自有明確的界限;可是,其西南端部分,卻離黃河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所以“河南地”西南部的界限,便多少有些模糊。按照史念海的研究,在蒙恬取得“河南地”之後,秦漢人在使用“河南地”這一區域概念時,所指區域範圍,大小往往略有參差,不過在其西南部,實際上大致是以秦漢朝那,也就是今甘肅固原迤西爲界限[87]。只是這樣的慣行用法,並不能用於限定蒙恬初取之“河南地”及其所設四十四縣的地域範圍。
  前面第二節引述全祖望、王國維諸人關於九原郡的研究時談到,他們認爲,秦始皇三十三年在“河南地”新設立的四十四(或三十四)個縣,都應歸屬于秦九原郡統轄。相應地,他們理解的所謂“河南地”,便僅僅是指河套及其南側相鄰近的區域。今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便是如此標繪[88]。這樣的理解,顯然有違上述秦人與匈奴之間地理形勢的演化進程。
  其實,按照史念海等對於“河南地”的理解,秦始皇三十三年在“河南地”新設立的四十四(或三十四)個縣,應當分佈于秦人在秦昭襄王長城以北整個黃河“大河套”範圍之內新開闢的土地上。《史記·秦始皇本紀》云“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爲三十四縣,城河上爲塞”,講的正是這個區域。
  對於這裏所說的“榆中”的位置,前人的看法,不盡相同,需要予以說明。
  最傳統的解釋出自劉宋徐廣的《史記音義》。徐廣乃謂榆中“在金城”[89],即兩漢金城郡所轄榆中縣[90]。其治所在今蘭州市東北、榆中縣西北的黃河轉彎處,北臨黃河[91]。較徐廣稍後,北魏酈道元在《水經》之“又東過榆中縣北”句下注曰: 

  昔蒙恬爲秦北逐戎人,開榆中之地。案:《地理志》金城郡之屬縣也。故徐廣《史記音義》曰“榆中在金城”。[92]

 今人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走向,其擬定榆中之所在,依循此說者,可以舉述張維華爲代表[93]。
  另一種看法認爲,此應爲戰國趙地之榆中。趙國境內的榆中,爲趙武靈王二十年,“西略胡地”,“辟地千里”時,在其西北邊地新開拓的疆域[94]。曹魏時人蘇林,最早記述到有古榆中地在秦漢上郡界內。唐人顔師古以爲此即與蒙恬拓地事相關之榆中,在唐朝的榆林[95]。張守節則說它的具體位置,是在唐“勝州北河北岸”[96]。張守節所謂“北河”,是指廣義的北河,即由內蒙古河套地區向東的整個黃河東流河段。秦漢上郡包括地域很廣,由今陝西黃陵一帶向北,一直抵近黃河。榆林爲唐朝勝州的治所。勝州位於今內蒙古托克托至山西偏關間黃河轉彎處河道西南側;榆林北臨黃河,在今托克托縣對岸。綜合上述諸家說法,可以將這一古榆中的地理涵義,理解爲今托克托至偏關間的黃河兩岸區域。今沈長雲論秦始皇“自榆中並河以東”而“城河上爲塞”事,所擬定“榆中”的位置,即主此說[97]。
  此外,史念海將榆中與秦漢時的榆溪塞和“榆中之關”聯繫到一起,認爲秦始皇長城和秦昭襄王長城外側都有“樹榆爲塞”的防禦設施,即所謂榆溪塞;因而,這一榆中可以而且應該是秦昭襄王上長城上的一處關隘。從而推定,榆中位於戰國焉氏塞亦即後世蕭關所在的今寧夏固原東南地區[98]。
  在關於榆中位置的上述諸種說法當中,史念海一說,從地名淵源角度看,在史籍中找不到任何直接依據。榆中和榆溪塞這兩個地名的由來,雖然都應該與當地生長榆樹有關,但是,正如史氏所云,陝北及其附近地區普遍宜於榆樹生長,因而,與榆樹有關的地名,應當不僅局限於某一特定地域。譬如在今陝西榆林東北、佳縣西北的秦昭襄王長城,即因附近“悉榆柳之藪”,而有榆林塞的別稱[99]。
  其實,將榆中與榆溪塞乃至蒙恬開拓榆中疆域聯繫到一起,文獻中的端緒,最早似乎可以追溯到東漢班固的《漢書》。《漢書·韓安國傳》載大行王恢,與御史大夫韓安國討論北方邊事,云:“蒙恬爲秦侵胡,辟數千里,以河爲竟(唐顔師古注云“竟讀曰境”),累石爲城,樹榆爲塞。”曹魏如淳謂這裏所云“樹榆爲塞”,即“塞上種榆也”[100]。北魏崔浩爲東漢荀悅《漢紀》撰有《音義》。崔浩在書中釋此榆中,亦云:“蒙恬樹榆爲塞也。”[101]史念海以爲所謂榆溪塞,“就是大規模栽種榆樹而形成的”。這顯然是受到《漢書·韓安國傳》和崔浩說法的影響;特別是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明確談道,在諸次水(今禿尾河)旁秦昭襄王長城上,有所謂“榆林塞”,此即《漢書·衛青傳》記述的“榆溪舊塞”,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