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没有相关教案试题
最新热门    
 
陰山高闕與陽山高闕辨析——並論秦始皇萬里長城西段走向以及長城之起源諸問題

时间:2009-7-24 13:55:51  来源:不详
岸,在秦漢時有“陽山”之稱,那麽,位於“北河”東南岸的烏拉前山,則相對於此,也被稱之爲“陰山”。
  其實,正如譚其驤已經注意到的那樣,“陰山”與“陽山”,是兩個相互對應的山名,而它們之所以會相互對稱,正是因爲二者各自處於兩條完全不同的山系當中。趙武靈王築長城於陰山腳下,這顯示陰山乃見稱於戰國。何清谷在批駁狼山高闕說時指出,《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陽山之穄”[38]。穄是北方耐旱穀物,此陽山應指狼山。若然,陽山也是始見於戰國時期。如下文所述,至遲在秦朝初年,陽山這一地名,肯定已經出現。因而,可以認爲,這兩個山名,從一開始就是相互伴生的,即至少在這一地名産生的初始階段,似乎不可能存在譚其驤講述的“廣義”、“次廣義”那樣脫離“陽山”對應的“陰山”。
  因此,探討陰山的地理涵義,應當首先從譚其驤所說“狹義”的陰山以及與它相對應的陽山入手。
  《史記·蒙恬列傳》裴駰《集解》引述南朝劉徐廣《史記音義》,最早闡釋了陰山與陽山的對應關係:

  五原西安陽縣北有陰山。陰山在河南,陽山在河北。[39]

 基於河岸接受陽光照射的向背關係,以河川南岸爲陰,北岸爲陽,這是中國古代地名命名的一條通則。按照這一通則,陰山應當位於黃河南岸。可是,在黃河這一河段的南岸,卻找不到相應的山脈。
  北魏酈道元就此論述說:

  言陰山在河南,又傳疑之非也。余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故《廣志》曰:“朔方郡北,移沙七所,而無山以擬之。”是《音義》之僻也。[40]

 所謂“《音義》之僻”,不過是說徐廣《漢書音義》的講法不夠準確,行文有些偏頗;可是,清朝學者胡渭,卻徹底否定了徐廣的記述:

  案陽山即陰山也。山在中國之極北,故名陰山。水北曰陽,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謂之陽山。徐廣云“陰山在河南,陽山在河北”,非也。《漢書》侯應曰:“北邊塞至遼東,外有陰山,東西千里,草木茂盛,多禽獸,本冒頓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求出爲寇,是其苑囿也。孝武出師征伐,斥奪此地,攘之於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築外城,列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計陰山綿亙千餘里,直抵遼東,非河南所能容,益信徐說之謬。[41]

 黃河南岸,確實沒有與徐廣所說陰山相對應的山脈。然而,並不能因此就把陰山和陽山混爲一事。
  實際上,酈道元對此即提出了另外的解釋,他說:

  謂山在河東南則可矣。[42]

 酈道元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爲他十分清楚,陰山乃位於河套北河南流河段的東南側。《水經·河水注》記云:

  河水又東,經馬陰山西。《史記音義》曰:“陽山在河北,陰山在河南。”謂是山也,而即實不在河南。《史記音義》曰:“五原安陽縣北有馬陰山。……”

 上文《史記音義》云“五原安陽縣北有馬陰山”一語,與前文所引劉宋裴駰《史記集解》“五原西安陽縣北有陰山”的引文相對照,可知此“安陽”應當訂正爲“西安陽”。蓋趙國代郡別有“安陽”,爲與此五原郡安陽相區別,後來前綴有“東”字[43],而此五原郡“安陽”則另綴加“西”字以相區別[44]。又“馬陰山”也應據《史記集解》正作“陰山”。《續漢書·郡國志》載“西安陽北有陰山”[45],可以作爲佐證。北魏時這一段山脈,如《水經注》所記,或被稱作“馬陰山”,可是在劉宋徐廣撰著《史記音義》時,卻還是只稱作“陰山”[46]。
  《水經·河水注》記載的這座“馬陰山”,西南抵臨黃河北河轉而東流與南河匯流的大轉彎處,正當今烏拉前山西端。《水經注》引《虞氏記》,謂趙武靈王修建雲中城時,曾經“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所謂“河曲”,只能是指今烏拉前山西端的這處黃河河曲,而“陰山”則無疑是指今烏拉前山。
  《水經·河水注》下文,在河水流經九原縣故城南面時,再一次記述了陰山所在的位置:

  (九原縣故城)其城南面長河,北背連山。秦始皇逐匈奴,並河以東,屬之陰山,築亭障爲河上塞。徐廣《史記音義》曰:“陰山在五原北。”即是山也。[47]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